The search results for the '生活觀察家' tag: 17 items found.
2020.8.24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文與英文擁有截然不同的文化語境,但我們卻習慣用中文來學英文,「翻譯式英文」碰上即時英語溝通需求卻綁手綁腳,就像是手上拿了一把沒有子彈的槍,無法鳴出響炮。 無論幾歲,都可以開始「用英語思考」,最好的方法便是主動說出腦中的想法,活化自己累積至今的潛在英語知識,將子彈上膛! 你有沒有過以下經驗?打開朋友傳來的YouTube影片,說有多好笑,結果因為是英文,就算打開自動英翻中字幕,還是抓不到笑點在哪,瞬間跟不上朋友圈話題,只好給個笑臉貼圖應付一下。又或是大家都推薦的Podcast節目,因為是廣播型態,連自動翻譯都沒有,遇上雙語主持人或是英語頻道,全神貫注也只能聽懂幾個單字,大腦因為忙著將聽到的英文翻成中文來理解
2020.8.21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學英語的方法百百種,當「沉浸式學習」成為顯學,很多人「跟上風潮」,花了時間卻沒看到英文能力進步,最大原因很可能是自己並不適合。並非「被動地浸泡在英文環境中」,語言能力就會「自己變好」,身為忙碌的職場人,配合「直接教學法」來主動學習,才能有效利用寶貴時間,讓英語越說越流利!檢視所有職場人的學習清單,「英語」永遠長據榜首。但是,你我跟英語糾纏那麼多年,面對外國人卻常常還是臉紅、口吃、腦袋一片空白。想要「歐英易」,真的有這麼難嗎?還是只是我們的「打開方式」出了錯呢? 沒能跳脫學習迷思,英語「沉浸」變「沉沒」一說到學英語,許多人馬上想到熱門的「沉浸式學習」。這個近來被廣泛推崇的語言學習
2020.8.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所謂「語言學習黃金期」說法,其實是以訛傳訛的錯誤迷思。事實上,語言學習雖然有關鍵期,但只對「母語」有效;而學習英文時,年齡並不會決定學習成效,「母語基礎」與「肯不肯花時間」才是最終關鍵。 第一次學英文是幾歲呢?是否內心曾暗想過,如果當初可以更早學英文,今天自己的英文程度會更好?如果你也有這種「年紀愈小、學英文愈快」迷思,可能會對學者研究的「學英文最快年齡」結果感到大吃一驚。愈小學英文愈快?這是以訛傳訛的迷思知名語言學家Karen Lichtman曾指出,許多人都以為小孩學外語很快,但事實剛好相反:他們學習速度其實很慢,比不上大人!學術研究曾比較孩子與成年人的外語學習速度,發現成年人表現超過孩子;
2020.8.20
「最近買了一本最強7000個單字,這一次要好念英文了」「哪有用,上次也買了一本3000字的外加文法書,英文也沒變好啊!」在一次聚會中,我這對在不同公司任職客戶經理的大學同學Lawson與Emily,互相虧了一下對方的英語立志夢。起初買了英文雜誌與線上課程,前幾個月還意志滿滿地按時上課,久而久之,一兩次的忙碌、加班、聚會,打亂了原有的規律,讓人心想「進度之後再補吧!」就再也沒有補過了。我不禁思考,大部分立志學英文的人,是不是也像他們一樣?念頭才閃過,另一位也在場的大學長Andrew說,「這就好像武俠電影說的『刀不會傷人,傷人的是用刀的人』學習英文也是如此啊!只買書不會讓你學會英文,讓你學會英文的其實是你自己」對於我們而言,大學長Andrew很有
2020.7.28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就算是中文,不同地區的華人對同一件事物也有不同稱呼,導致雞同鴨講或出現誤會,英文亦是如此。如果我們能更進一步理解語言怎麼變化、淵源為何,除了避免誤解對方,也能更理解文化的來由。 兩年前住在背包客旅館的經驗,讓我第一次發現:「如果想看歐洲人跟美國人吵架,就大膽在他們面前講出football這單字吧!」你或許覺得奇怪,美式英文、英式英文本來即有一些不同,為什麼這單字會讓他們爭吵?讓我來解釋吧。「足球」是soccer抑或football?美、歐各分兩大派記得那年剛好是2018年世界盃足球賽期間,我在背包客旅館交誼廳與一名美國旅客正在交換旅遊資訊。當時大廳電視剛好播放足球賽事,於是隨口說:「Wow, football game!」(哇
2020.7.24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重看《花木蘭》,才發現最動人的並非花木蘭與李翔的愛情,而是木蘭與父親的信任與愛。因為父親的愛,木蘭才能在舊時代裡活出不同於當時多數女性的樣貌;也因為父親的愛,才讓她勇於代父從軍。 你曾糾結於以「孝順」為名的親情勒索嗎?曾煩惱「親情付出」與「自我實現」之間究竟該如何取得平衡嗎?《花木蘭》同名真人版在睽違22年後推出,也讓1998年上映、首度由亞洲女性擔任主角的《花木蘭》迪士尼卡通再度受關注。當年,這部片曾被批評為「太過西方觀點」;但長大後舊片回顧,才懂它為何受歡迎。因為它從華人長幼有序、男女有別的嚴謹家庭倫理關係裡,加入一點西方觀點,為「代父從軍」找到新答案:木蘭替父親上戰場,不是因為「孝順
2020.7.17
高中老同學在臉書上傳了跟住美國的小孫女開心視訊影片,以前沒看他英文有多好,現在聊起天來倒是很溜,順手滑了滑他的動態牆,不是夫妻出遊照、就是吃美食、看展覽的打卡記錄。忍不住暗暗地好奇,「為什麼別人的日子都過得這麼有趣,我卻沒什麼拿得出來說嘴的經歷呢?」看別人的生活都很「潮」,自己的話題卻很「乾」老朋友出席聚會騎著剛買的重機,同事剪了個年輕了十歲的新髮型,鄰居號召揪團去社區大學學跳國標舞,身旁的人好像都跟得上時代,看起來總是「潮」得很,偏偏似乎只有自己「一直在變老」,三句話不離家裡煩心事、工作不如意、或是健康新困擾,被生活的重擔給壓得死氣沈沈。其實,這個隱約的羨慕心態,是來自每個人都有的自卑感。
2020.2.6
面對抉擇時,你是優柔寡斷的人嗎?常常左右為難不知如何選擇,但往往冷靜下來思考後,卻又老是扼腕自己當初不夠理性、不敢適度承擔風險?如果常有這樣困擾,或許下次可以試著用英文思考。因為用外語來看待事情,可以讓我們做出更理性的決定!要不要參加賭局?用母語問、用外語問,結果大不同 是真的,講外語影響決策! 用母語時:賭客只願意對54%的賭局下注; 用外語時,賭客竟願意對71%的賭局下注。 「趨吉避凶」是人類天生本能,但事實上,任何選擇都會帶來風險。我們在做某些決策時,如果能適時承擔一定風險,例如:投資、換工作、轉跑道等,長遠來看反而可以帶來更好結果。美國芝加哥大學在2012年於知名學術期刊《心理學》(Psycholog
2020.1.20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打算每週抽出兩小時學英文。下班回家邊吃飯邊打開看到一半的影集,一回神竟然已經十二點了。最後只好帶著罪惡感跟自責上床,告訴自己明天一定要擠出時間學習。這情景是不是很有既視感?明明想自主學習、提昇英語能力,卻總是無法隨心所欲掌控下班生活,有時候是家務繁雜、有時候是不小心浪費了時間。其實,不是你太忙、也不是不上進,而是大腦機制搞的鬼。專心「放空」,別陷入大腦迷航人類天性依循最小努力原則,許多研究顯示大腦也不例外,傾向用最省力的方式運作,能不思考就不思考,以儲備能量應付突發的危險。神經科學與心理學專家喬許戴維斯博士(Josh Davis, Ph.D.)在暢銷著作《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中指出,進行熟練的行為時,大腦不用
2018.7.17
TutorABC於7/16日進行,號召「百人百堂英語大考驗」,並由哈孝遠及林彥君151受封活動大使,一起自爆菜英文糗事,兩人在活動現場,大秀英語進修成果,分享旅遊必備英語,不論是超實用的殺價術,還是點餐絕對不會被雷到的必備金句,全都難不倒,也大讚TutorABC利用AI進行大數據分析,不僅能準確了解使用者需求,更提供了個性化排課,僅僅3個月,出國不再像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哈孝遠、林彥君大秀實力 出國不再菜英文出國最怕語言不通,英語實力不如人,活動大使哈孝遠及林彥君,都曾有相同困擾,獨家自爆菜英文糗事,出國貽笑大方,覺得超糗。哈孝遠提到,高中暑假去美國做籃球移地訓練,有間固定會去的餐廳,裡頭有位感覺對我有意思的女生,某天突然對我說:「You’r
2018.5.31
語言學習能力是否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弱?學習語言的黃金年齡是多少?最新的研究與許可以給你答案。來自波士頓三所大學的研究者在互聯網進行了一項吸引了超過60萬人的參與調查,是史上最大型的語言學研究之一。為了分析這個問題,他們做了一個在線測試。這個測試在最高峰的一天有10萬的點擊量,在Facebook上總計被分享30萬次。最終共有說38種語言的人參與,其中包括芬蘭1%的人口。基於參與者的答題情況和他們提供的英語學習的信息,研究者們發展了一套模型,用於估計把英語學到流利所花的時間即開始學習新語言的最佳年齡。他們得到的結論是,習得一門新語言的能力(最起碼學好語法)在18歲之前是最強的;18歲之後就會有斷崖式的下降。而想要完全流利地說一門語言(像母語一樣),
2017.1.24
旅行前先記住,讓海外旅行更開心喔! 1. 我們有兩位大人,一名小孩。There are two adults and one child in our party. 2. 我們想要坐在非吸煙區,請問這邊是吸煙還是非吸煙區? I want to sit in the non-smoking section. Is this the smoking or non-smoking section? 3. 請問可以坐靠窗的位置嗎? May I have a seat next to the window? 4. 麻煩飲料餐後再上,謝謝。Please serve the drinks after we’re finished the meal. Thank you. 5. 這裡最受歡迎的餐點是什麼呢? What is the most popular meal here?
2016.9.14
想要一個人自助旅行去體驗異國風情嗎?「一人旅行」(solo travel)是近來全球竄紅的旅行方式,沒有行程壓力、不會有旅伴意見不合的狀況,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看世界。然而,隻身一人在陌生國度,勢必有一定的風險。美國哈芬登郵報整理了「八個方法讓一個人的旅行更安全」(8 safety tips for solo travelers),讓你隻身前往旅遊冒險時,在盡情享受玩樂之餘,也不忘保護自己的安全1. 抑制你的腎上腺素(Resist the urge to be an adrenaline junkie)攀岩非常刺激,但是小心不要受傷,否則就無法分享旅程的美好給朋友了。從事極端運動,最好是有旅伴的時候才進行,而且必要的旅行保險千萬不要省。2. 和家人保持聯繫(Keep in touch online)不論到什麼地方,盡量利用網路和其他旅行者的聯繫,不斷地更新
2015.2.24
說到大啖美食,相信每個台灣人的經驗值一定都很高!對初次見面的人來說,談論美食絕對是不會出錯的話題。美食之國的美名,讓我們都能夠煞有其事地說出一口好味道。通常走進一家餐廳,用不了5分鐘,舉凡餐廳、氣氛、擺盤、顏色、食材、氣味、醬汁、烹調手法、味道、廚師等等不論再細微末節的事,在心中早有一番定論,如果將腦海中的影像列印出來,勢必是一本圖文並茂、情感豐沛的佳作。每個人都可以是美食評論家,美食之於我們的日常,實在沒什麼好多談。就是……與美食的邂逅總是歡愉,但對一般人來說,快樂的時光可不是天天有的啊。不過,有群人特別幸運,山珍海味只是基本,而且也靠這個賺錢!你知道嗎?美食評論家也是一種職業喔。2015年想換新跑道
2015.2.5
TutorABC教育夢想家特輯何謂國際觀?國際關係權威教你看世界!|劉必榮國際知名趨勢大師大前研一,對國際觀下了這樣的定義:「知道世界發生什麼事,並且對這些事有提出觀點的能力。」在全球化的影響下,某件事情的發生,如同蝴蝶效應般,一路發展下去,終究會影響到台灣。因此,對國際事務關心,思考受國際情勢波及的因應之道,是每個國民都必須具備的能力,國際關係學權威劉必榮教授說。 劉必榮現任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政治大學、高雄中山大學、廈門大學EMBA兼任教授、台北談判研究發展協會理事長、和風談判學院主持人。著有《國際觀的第一本書:看世界的方法》、《談判隨身手冊:100個談判前最重要的提醒》、《孩子的第一個國際觀學校:劉必榮叔叔教你看世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