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大盤點,別到年終才後悔─生活斷捨術:優雅打理自己,才能厲害

透過自我盤點的過程中,您將會更認識自己。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30歲前,用加法努力生活;30歲後,開始學習減法生活。

「追逐夢想」很勇敢,但考量身邊最愛的人而「放棄夢想」也很勇敢。長大的意義是——我們終於理解,無論是選擇「努力」或「放棄」,只要無愧於心,都是最好的選擇。

我們一無所有地來到世界上,此後一路學習的都是加法哲學,這是無可厚非的必然。因為人要成長、就必須不斷向外探索,所謂「先求有,再求好」,在上升期的前半段人生裡,我們拼命將各種有用的或沒用的知識、物質與人際關係「斜槓」在自己身上,渴求疊加出一座數大就是美的堡壘。

只是,人們活在自己搭建出的堡壘中,鮮少有機會走到外頭、以旁觀者的角度瞧一瞧,這座堡壘是否拼拼湊湊,各種材料都用上了,塔尖卻仍搖搖欲墜。唯有懂得減法哲學的人,能在恰當時機開始「求好」,運用智慧著手清理不需要的、過剩的、累贅的、不請自來的各種人事物,打理出自在優雅的生活。

生活斷捨術,不妨先從物品著手

東方云「斷捨離」,西方謂「極簡主義」,初始的手段都是從篩選生活的必要物品著手,從隨身的錢包、包包開始,擴及衣服、書籍、小物、廚具、家具…只留下適合自己的物品傍身,其目的並非讓居住空間變成一片空白,而是在擇物的過程中,對自我及生活方式進行有意識的思考。

很奇妙地,捨物的過程可以幫助人更了解自己──在回顧與整理當中,知道自己擁有什麼、需要什麼、喜歡什麼,同時釐清什麼東西自己壓根用不著,甚至對生活帶來負面影響。

想想看吧!屋子裡有多少東西,是因為促銷、購物衝動或是網紅掛保證、號稱高CP值而買下的?你真的喜歡這件衣服嗎?還是因為打折不買可惜。你實際用過這台超美型鬆餅機幾次?還是叫外送比較多次。你收集的周邊商品,現在是積滿灰塵,還是被好好保存?

需要提醒的是,斷捨離是一種有意識捨去的生活態度,但長久累積下來的消費習慣確實很難根除。就像減肥要吃原型食物,但若某一天你難忍慾望,想吃鹹酥雞、喝含糖飲料,也是非常正常的事,重點在於有意識地定期檢視自己,即使生活又重新變得混亂,也不必自暴自棄,畢竟有出有入,加加減減才是真實的人生。

「斷捨離」這個名詞源自於日本,意為「 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去多餘的物品、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志玲姐姐也在做,內心斷捨離

至於「適合自己」的標準是什麼?日本整理教主近藤麻理惠以「怦然心動」稱之,只留下會讓自己心動、快樂、喜悅的物品,她更強調,如果是讓她幫客戶動手整理,那最後必然會回到混亂,因為真正重要的是當事人本身對生活的意識與想法,「想要在什麼東西的圍繞下生活」,是極為個人的價值觀。

所以,斷捨離的核心,其實需要直面自己的內心,很多時候,更是直面自己的難堪,這是為什麼斷捨離不容易做到的原因。舉例來說,許多人都「不擅長拒絕」,不喜歡的禮物、滿額送的贈品、不滿意的人際關係…都因為怕傷感情、破壞和氣,只好勉強接收、逞強忍受,甚至說服自己「人家送我們就該感謝!」「湊合著也不是不能用。」「他真的是一個好人。」

一旦要丟,就等於要先承認自己過去的選擇錯誤,承認一路走來的人生也是湊合著過,但只要想做,任何時候都不晚。林志玲在甫出版的新書《剛剛好的優雅》中如此寫道:「所有的斷捨離都不如內心的斷捨離。也許我們真的太愛做加法了,開始減法吧,讓一切簡單。真正的生活智慧是經歷生活的坎坷和挫折,仍然保有赤子之心,不失去熱情,對待人生。

梳理著紊亂而複雜的內心,丟東西和接納改變都有點刺痛,有點疼,卻是必要之痛。

斷捨離,為工作與生活找到意義

在職場上,面對工作一樣能採用斷捨離的態度,這並非指不與人來往或只做份內工作,而是找出對自己最重要的事為何?致力於從工作中得到快樂、成就與充實感。

近年來,許多人都推崇「斜槓工作」,能在自己的職稱後斜槓再斜槓,彷彿便證明自己擁有多種能力、多份收入,時下許多網路課程、進修課程便利用這種心態吸收學員。最後,上了很多課、繳了很多學費,你有成為心目中的斜槓者嗎?與其盲目報名,不如先好好思考,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比如說,羨慕當講師的朋友而去報名「演講力」課程,可有想清楚,是羨慕別人演講的收入、被他人重視的感覺、知名度,還是將自己的專業傳授出去的成就感呢?而你本身是否具備可當講師的專業呢?有看見朋友「台下十年功」的準備功夫嗎?

找到工作熱情所在,對一名社會新鮮人來說可能不是那麼容易,跟人生一樣,人們起步都是用加法哲學在學習、追求職涯成長;待工作一定時間後,清楚自己對什麼事有熱情,願意投入時間、精力去完成,那就可開始有意識的捨去不必要的事務,試著追求真正的夢想,將自己的人生過得優雅,隨時都能怦然心動。

Share: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