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裁式教養》為何低回應高要求,養出高成就虎寶?

當父母從來都不會是最輕鬆的事,也從來不是用學就會的事,總是在和小大人摩擦與擁抱間學習。
  1. 不准在外過夜。
  2. 不准參加朋友聚會。
  3. 不准參加學校話劇演出。
  4. 不准抱怨不能參加學校話劇演出。
  5. 不准看電視或玩電腦遊戲。
  6. 不准自己選擇喜歡的課外活動。
  7. 不准有任何一門科目的成績低於A。
  8. 除了體育與戲劇,其他科目不准不拿第一。
  9. 不准練習鋼琴及小提琴以外的樂器。
  10. 不准在某一天不練習鋼琴及小提琴。

十條家規,沒有一條沒出現「不准」這兩個字,不准就算了,連抱怨都不可以,很難想像嗎?這是真實發生、且讓「虎媽」(Tiger Mother)一詞在十年前掀起東西方教養論戰的火苗,迄今仍深深影響著許多望子成龍的家長們。

這位採取獨裁式教養的家長蔡美兒是美國華裔移民第二代,自身為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她在2011年出版《虎媽的戰歌》一書中,詳細描述了她對兩個女兒Sophia和Lulu極為高壓與嚴格要求的教養方式,也引出一波波接受虎式教育的「虎寶」(Tiger Baby)們發聲闡述心路歷程。

讓孩子樂在學習,立即預約體驗→ https://pse.is/4kwtnw

獨裁式教養下的孩子,多半不快樂

由發展心理學家鮑姆萊德(Diana Baumrind)提出的基本家庭教養模式中,「獨裁式教養」可能是最令人望而生畏的一種。教養同時需要「回應」和「要求」,前者即給予子女關懷、愛護、支持等溫暖,後者則是立下界線、提供引導方向或制定規矩,兩者之一太多或太少,都會造成失衡。

獨裁型父母以低回應、高要求對待孩子,對於規則的制定和執行特別嚴格,很少考慮孩子的社交情感和需求,其與同樣是高要求的權威型(又稱威信/民主型)父母相較,權威型會適度回應需求,但獨裁型不喜歡溝通,此類父母的態度通常是「因為我說了,你就得做。」更過分一點的甚至經常批評孩子,心理學者發現,在專制獨裁教養氛圍下成長的青少年,大都不快樂、焦慮、沮喪、社交能力低,而且學業成績未必優秀。

四種基本家庭教養模式─

1. 寬容式(permissive):高回應、低要求。包容性寬、對孩子的規定很少,容易呈現溺愛傾向,養出媽寶型小孩。

2. 權威式(authoritative):高回應、高要求。適度回應需求、有彈性與界線的管教方式,又稱為民主威信型。

3. 忽略式(uninvolved):低回應、低要求。父母與孩子關係疏離,沒有力氣回應需求與進行管教,孩子容易出現問題行為。

4. 獨裁式(authoritarian):低回應、高要求。嚴厲管控孩子、但很少解釋為什麼這樣做,只希望孩子服從與聽話。

好的虎媽,其實是孩子的教練

高要求能表現在各種面向,最普遍也常見的一種是對於課業的要求,這裡借用《虎媽的戰歌》裡所闡述此類型家長的信條:

(一)學校功課永遠最重要;(二)A-就是壞成績;(三)孩子的數學程度必須超前同學兩年;(四)絕對不能在公開場合讚美自己的孩子;(五)孩子不認同老師或教練的看法時,永遠要站在老師或教練那邊;(六)孩子獲准參加的活動,只限於那些最後可以捧回獎牌的;(七)而且捧回家的非是金牌不可。

對蔡美兒來說,她的教育方法顯然非常成功,因為她的兩個孩子極為優秀─兩人都在音樂取得成就,皆從哈佛大學畢業,且在媒體採訪中,兩人都非常感激母親,並表示未來會延續虎媽教育路線。

不過,蔡家可能是獨裁式教養中的倖存者偏差(編按:過度關注顯著的成功經驗,忽略大多數沉默的失敗經驗)案例,我們不可忽略蔡家父母皆為耶魯法學院教授的高社經地位,以及長時間傾注自身精力與大量學習資源在孩子身上的毅力,一般家庭自可擇其優而學。

我們的行為來自原生家庭的教養,有時候靜下心來回憶自己的成長,去蕪存菁之後就知道該給小孩什麼。

鼓勵學英文 更該找到最好的學習方式

心理學者指出,如果家長只站在岸邊,不斷喝令孩子往前衝,沒有自己親身參與,不管孩子成功與否,親子關係必然會出現裂縫;但若能與孩子有好的情感連結,也願意投入孩子的生活,即使是「虎媽」,孩子也比較能從中受益。

說穿了,好的虎媽其實是孩子的教練,對選手(孩子)有高要求,也願意不斷將選手推向自己的極限,以爭取更高榮譽表現。對重視雙語教育的現代家長來說,鼓勵孩子更積極地學英文,為其找各種資源,或是找線上外師練英聽與口說,無疑也是高要求的教養行為。

既然追求好,就不要害怕找最好的。擁有最專業外籍師資與獨家教材的兒童英語線上教學平台tutorJr目前提供一份「小小天文科學單字書」,精選單字搭配實用例句、同義字及延伸詞,讓對宇宙及地球科學有興趣的孩子,能藉由這份單字包更輕鬆的學英文!

天文科學單字包領取: https://pse.is/4gv28g

Paylaş:
Bizi Takip 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