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你是否也曾懊惱,明明出社會好幾年、都在同領域打拚,但發展卻不成器?其實,所有工作都有核心內涵或技能,也就是外行人難以短時間內學得的「Know-How」;而若要成大器,就不能只學皮毛,而是透過核心內涵的累積、深化,才能讓職涯主軸相互連結,在職場上發光發熱。
Yuna在媒體業擔任記者沒幾年後,跳槽到企業內部擔任行銷,但去年碰上疫情被資遣,於是又暫時回媒體業。當初錄取她的主管,原以為Yuna過去待過媒體業,必然可以輕易上手,於是十分信任Yuna;但才上工不到一個月,Yuna就因為寫新聞時沒確實「查證」鬧出笑話,影響公司名聲。
後來主管調閱她進公司後寫的每一篇新聞,發現幾乎都有查證不周情況,內文常語焉不詳或沒確認資料真實性,看起來就像標題聳動、內容真實性低的「內容農場」文章。
主管非常失望,找來Yuna問話:「你覺得新聞工作的核心技能是什麼?」Yuna回答:「說故事的能力吧!就像我後來轉職去當行銷,也需要說故事。」
「你只說對一半。新聞工作的核心技能除了說故事,另一個是『查證』,也就是對任何事都保持懷疑態度,必須進一步透過查資料、採訪來驗證真實性。如果這件事情目前還沒有確切答案,那就至少讓大家能看到不同立場說法。」主管解釋。 當下Yuna有點不以為然。畢竟她之前在媒體時,因為很快學會如何說故事,寫出來的文章點閱率都頗高;而後來能轉行當行銷,也是靠著說故事能力被錄取。
主管看出她的不悅,於是說:「如果你認為媒體業核心技能只有說故事,那為何你以前當記者時沒順利升遷或做出一番成績?之後轉當行銷,又為何被第一波裁員?」
後來Yuna不斷回想這番話,終於承認對方說中了要點。原來,她誤以為學會如何說故事就代表掌握媒體業的核心能力,實則只學到該產業的「基本常識」而已,因此即便換新工作,也無法將「核心內涵」帶著走。就像職場上的「豆芽菜」,短期內長得快,但莖部十分細瘦,等碰到考驗才發現:缺乏核心內涵的工作者,就像豆芽菜細瘦莖部面臨風吹雨打一樣,如此不堪一擊。
豆芽菜現象 由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在暢銷著作《打造將才基因》所提出,指的是:有些人因為學習速度快,短時間內就能學到這份工作的「形」,卻自認已經「摸透透」,急著跳去下一份工作。 翻開這些「豆芽菜們」的履歷,看似經歷豐富,但如果考驗實戰力,卻往往只學到每份工作的「基本常識」而已,並沒有帶走那份專業真正的「內涵」。 |
為什麼「核心內涵」如此重要?因為能在職場發光發熱的人,都是掌握每份工作的內涵後,將這些被前份工作視為「標準配備」的技能帶到新工作,並成為大大加分的「特殊能力」。 舉例來說,如果當初Yuna能同時掌握新聞工作的「說故事」和「查證」兩大內涵,當轉做行銷後,在一群都非常擅長說故事的行銷同事裡,她的查證能力將成為勝出關鍵,讓所提出的企劃不僅能打動人心,更經得起外界嚴格檢視,不會像某些行銷廣告鬧出與事實或科學原理不符的笑話。
因此,要想好好「學專業」,就要謹記兩大原則:
每份工作都有其核心內涵或技能,也就是外行人難以短時間內理解的「Know-How」。例如:業務工作除了需要優秀表達、推銷能力,也包括能快速辨別不同客戶需求,並針對需求規劃一套解決方案的能力;因此,要找出這份專業的核心內涵,盡量去掌握它,再透過轉換工作持續累積。
核心內涵的適用範圍很廣,就算是同一種技能,應用在不同領域也可能會碰到不同眉角。例如:雖然新聞和行銷都需要「說故事能力」,但他們說故事時的風格、需要注意的地方都不同;因此,即便已經在前份工作掌握某種核心技能並將之帶到新工作,也要觀察這份技能在新領域的應用模式有何不同,才能深化該項技能。
在學校學習任何一門新知識時,都會有人替我們規劃學習方向,由淺入深地執行每階段目標;進入職場後,雖然再也沒有老師替我們把關學習進度,但我們仍得有意識地「學專業」。 而真正的專業,是得透過不斷累積、深化,讓自己的「職涯主軸」在相互連結的過程中,逐漸變得愈來愈亮眼、愈來愈醒目,並成為外人一眼便能看出特色、令人難以忽視的職場明星!
相關文章:軟、硬實力兼修,升職加薪不敗王道
Tên
Mã Quốc Gia
Số điện thoại di độ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