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節慶」是祖先們留下的痕跡,為的是像語言文字或藝術雕刻一樣,藉由習俗的傳承「刻印」在後代人生活中。但許多人至今只記得儀式表象、忘記背後意義,反而變成「有禮無體」地在過節。
這次氣氛文化賞將介紹西方四大節慶冷知識,即使你不住在歐美、不慶祝歐美節日,也能藉由了解地球另一頭的文化源頭,進而更理解自己國家文化節慶的意涵。
萬聖節為何有南瓜燈籠?不能是西瓜燈籠嗎?
感恩節為何吃火雞?
耶穌明明是春天出生,為什麼聖誕節卻在冬天?
跨年一大群人「擠爆」會場並同聲倒數的活動,是起源於時代廣場?
分享四大節慶的冷知識,讓你未來逢年過節時,能更感同身受地理解從前祖先所經歷過的一切。
萬聖節|融合「異教」與「移民」文化
南瓜燈籠、奇裝異服,是多數人對萬聖節的印象;其實,萬聖節不只是基督教文化吸收「異教」凱爾特人習俗的重要例子,也是 19 世紀歐洲人移居美國後的重要「移民」文化象徵!
先從語言談起。萬聖節英文是「Halloween」,指基督教徒紀念已過世聖徒們的「諸聖節」(All Hallow`s Evening)。但明明紀念聖徒,為何今天成了百鬼夜行的日子?
原來,凱爾特人是上古時期歐洲地區最強盛民族,曆法中一年只有 10 個月,深信 10 月最後一天就像台灣民間信仰「鬼門開」一樣,亡魂們會通通跑來人間,因此他們在 11 月 1 日「新年」透過奇裝異服來祭祀、驅逐亡魂。之後,隨著基督教信仰在歐洲逐漸傳播,凱爾特人的傳統習俗也一併被傳承下來。
雖然至今仍有部份基督徒不滿萬聖節「扮鬼」文化,認為偏離紀念聖徒的原意;但不得不承認,許多節慶都在傳承中涵納各民族祖先足跡,並成為文化的一部分,美國過萬聖節時常見的南瓜燈籠,就展現歐洲人如何在移民後納進當地文化。
原來,英格蘭人、愛爾蘭人習慣把甜菜等蔬果雕成人臉,當他們 19 世紀移民美國後,發現南瓜不只體積大、表皮也軟硬適中好雕刻,再加上美國秋天盛產南瓜,小孩會故意把蠟燭放入挖空的南瓜裡惡作劇嚇人,因此在萬聖節時成為美國移民文化的傳統習俗。
感恩節|感謝上帝,也感謝印地安原住民
與移民文化息息相關的不只有萬聖節,還有感恩節。起源於北美地區的感恩節,英文是「Thanksgiving Day」,從字面即可知道是「感謝上帝所賜予的豐收」,背後卻藏一段艱辛移民史。
17 世紀時,英國第一批移民北美的清教徒搭上五月花號大帆船,來到美國討生活,卻遇上飢寒交迫的歹年冬,許多人生病過世。此時,原住民印度安人伸出援手,教他們如何在這塊土地存活。新移民漸漸學會狩獵、種玉米與南瓜,隔年因而迎來大豐收。這群歐洲移民不忘本,在慶祝的同時邀請印地安人一同參與,感謝上帝賜予豐衣足食的一年。
那餐桌上要吃什麼?不能太貴、要能幫大家補充蛋白質,最好還是常見、生長週期又短的野禽,才不會大家聚在一起吃吃喝喝後,就影響這個物種的未來繁衍。於是,北美地區土生土長的火雞,便成為大餐主角。
就像台灣排灣族收穫祭(Masalut)感謝神靈的眷顧,感恩節也感謝上帝的照顧。更特別的是,當年這批移民口中聲聲感謝的「上帝」,其實也意指這群雪中送炭、教會他們如何「釣魚」的印第安人。
聖誕節|不忘農業文化的古羅馬基督徒
接下來聊聊總被誤會「1225=耶穌生日」的聖誕節迷思。其實無論歷史紀錄或聖經,都沒確切提到耶穌出生日,歷史學家多半推論耶穌在春天出生。若嚴格考據,基督教慶祝耶穌誕出生應為 1 月 6 日的「主顯節」,而聖誕節只是無聖經依據的「外來節日」。
那為何 1225 變成聖誕節?這與羅馬帝國有關。古羅馬帝國看重農業,每年 12 月 17 日至 24 日期間為「農神節」,由羅馬皇帝主持祭祀農神;等到羅馬帝國基督化後,羅馬基督教會為了讓當地更多民眾接受信仰,便將最受羅馬人喜歡的農神節許多習俗延續到聖誕節裡。
就像西方聖誕節揉合了基督徒與古羅馬農業文化信仰,在台灣也可見到多種信仰交織後的節慶面貌。以七夕來說,原只是華人信仰裡專為女生、小孩所設計的「女兒節」和「拜七娘媽」,直到後來融合牛郎織女故事,這也才成為適婚男女的節日。
跨年|有捨,才有得
「2019 掰掰,2020 年新年快樂!」每年跨年倒數,當新的一年來到,大家總會一起吶喊。但跨年活動並非近年才有,早已問世超過一百年。
1904 年,美國知名媒體《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遷入總部大樓,那裡便被稱為「Times Square」(中文翻譯應為「時報廣場」,但早期誤譯為「時代廣場」後便沿用至今)。當天午夜 12 點整他們放煙火慶祝,成為跨年活動的濫觴。
後來每年同樣時間,這裡都會向全美國人民廣播跨年倒數活動,於是躍升為美國跨年夜傳統儀式,也陸續散播到全世界各大城市。如果細看跨年夜的幾個元素,包括:眾多親友群聚舉行歡樂活動、至少撐過午夜才散會等等,其實與華人傳統「守歲」背後意義相去不遠。
守歲,同時代表兩大意義。年長者守歲,代表對逝去光陰道別、並珍惜未來光陰;年輕人守歲,替長輩延長壽命、留住更多與親友相聚時間。
換句話說,不論跨年或華人除夕夜的守歲,意義都是:無論再怎麼繁忙,都要空下這天與親友相聚,大家一起對逝去的光陰道別,並對即將到來的日子滿懷希望。
因此,無論過得好不好,對逝去的光陰充滿感謝、但又不過度留戀,畢竟「有捨,才有得」,這才是跨越國界、跨越文化的真正跨年意義。
Name
Country Code
Mobile num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