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爾等大臣若不負朕,朕再不負爾等也。勉之!」清朝雍正皇帝這條朱批流傳甚廣,許多年輕人因此覺得他很MAN。
中國歷史學家閻崇年評論雍正皇帝,認為其作為一代政治家,留給後人的歷史遺產中,有兩點值得特別提出,一是勤政,二是選儲。「勤政」,是雍正有別於其他帝王的一個顯著特徵,他日理政事,終年不息,批閱從不假人手,在位短短十三年,留給後世史學家的朱批奏摺史料卻超逾千萬字;縱觀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像雍正一樣勤政者,可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亦自詡「以勤先天下」。
究其所處的歷史時代來看,雍正會如此勤政,一是個性使然,二是局勢迫使他不得不如此。眾多史學家皆指出,康熙政尚寬仁,到晚年吏治鬆弛,所以雍正接班時面對官僚腐敗與民生問題,確實需要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
雍正登極第一年,便雷厲風行地連續頒布十一道諭旨,要求官員不許暗通賄賂、不許庫錢虧空、不許多方勒索等等,更建立密摺制度,相較康熙朝有資格具摺奏事的官員一百多人,雍正朝增加到一千二百多人。
他每日夜間親筆審閱奏摺回覆朱批,有的奏摺上批語竟有一千多字,在古代沒有電腦、手機的狀況下,雍正倚靠奏摺卻能知曉上下社會輿情、官場隱私甚或家庭秘事。(延伸閱讀:雍正為何會過勞死?揭他血汗工作行程:每天辦公20小時,連吃飯都沒空)
在專制社會,主子勤政,臣下自然也要勤政,雍正成立的軍機處,更規定不管有多少公文,當天都必須處理完畢。問題來了,你覺得這樣的雍正,若穿越到現代社會,依然是個優秀的領導人嗎?
答案或許會令他很失望,現代雍正的員工,恐怕有極高的比例會過勞,且容易「加班給老闆看」,卻不懂得有效率的在上班時間內完成工作;而不懂得組織、分工與權力下放的老闆,在管理經營上也必然會出問題──但,這樣的職場生態,你是否感覺很熟悉呢?
勤勞確實是美德,但在高度分工的現代資本主義社會,適度的懶惰,反而能成就高效工作。這裡的懶,並非指待在原地一事無成的發懶,而是為了改變現狀、為了少繞彎路,讓每一步都踏在正確的道路上,用最簡單的方法完成任務。(延伸閱讀:高效工作秘訣:越懶越好?看比爾蓋茲、佐柏格的「偷懶工作術」)
對主管來說,事事親為代表著不肯將權力下放,拼命地讓自己一個人拉著整個團隊走,跟部屬搶工作,反倒讓人無所適從。真正懂得授權分工的主管,則會專注在最緊急、最重要的事項做決策,其他則給予部屬明確的方向和目標,放手讓團隊行動,自己僅需在關鍵時刻下判斷。
而對員工來說,卻要小心勿畫地自限,也就是不要在職務上過度要求分工清楚,只做自己分內的事,如此很容易被認為是不願意多承擔責任、不願意學習新事物的人。畢竟,一個團隊若每個人都只做自己的事,卻沒有彼此協調與整合,反而容易失敗;而願意多付出一點、多做一點的人,才能在職場中累積更多跨領域的經驗,也是現今所謂擁有「成長心態」的人才。
著有全球暢銷書《心態致勝》的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卡蘿.杜維克博士(Carol S. Dweck)認為,人有兩種心態,一種是相信素質無法改變的「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另外一種則是「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相信每個人初始的天賦、資質、興趣或性格可能不同,但可以透過努力和累積經驗而改變。
對三百年前的古人來說,刻苦勤奮是毫無疑問的成功條件。對雍正而言,雖幸生於帝王家,但上有「千古一帝」美譽的父親康熙,他能做的只有殫精竭慮、拼命治好天下這一條路而已,才能以政治成績單說服其統御的兄弟、臣下、藩屬與眾民。
相較於雍正,我們身上的責任沒那麼沉重,現代人能選擇的道路多種多樣。杜維克所提倡「成長心態」的重點不在於是否足夠努力、能不能當第一,而是要用對努力的方法、即便有挫折也持續嘗試,只要有價值就會去做,這是身為現代人的幸福,嘗試改變心態,邁開新的步伐吧!
Name
Country Code
Mobile num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