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要交讀書心得,可是這個故事我看不懂,怎麼辦?」
「媽~老師說要做「認識鄉里」調查,我不會。」
「媽~我找不到書包。」
「媽~幫我。」
聽到這些聲聲呼喚是不是覺得似曾相識?台灣的媽媽們常常有神力女超人般的能耐,出外可以工作賺錢,回來還要育兒持家,孩子心中的媽媽總是無所不能,尤其母親與孩子的連結天生就比較強,也大多擔任家庭中主要照顧者的角色,因此比起爸爸,孩子天性上更容易依賴媽媽,久而久之很容易無意中養成「一碰到問題永遠『先找媽』」的習慣。
如果缺乏有意識的練習,什麼都「靠媽」很可能會變成沈重的負擔,輕則每天一聽到小孩喊「媽~」就感到精神緊繃、疲憊不堪,更糟糕的,是擔心萬一孩子依賴成性,未來將很難學會獨立。如果想避免孩子變成凡事找媽的媽寶或公主、幫助他們練習「自己解決問題」,可以從近年相當火紅的程式設計開始學起。
108課綱素養教育新增的「科技領域課程」中,已將程式設計納入「國、高中必修資訊課程」,不少家長甚至爭先恐後在孩子國小時就送去學程式設計,並不是因為每個小孩未來都要當程式設計師,而是因為學習程式語言,不只能接觸coding(編碼)的技術,最重要的是能掌握「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的方法。
在學習程式設計的過程中,能夠訓練孩子的「運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面對要解決的問題,先能夠找到痛點,接著正確地理解問題癥結在哪裡,並且把大目標拆解成更小的步驟關卡以方便解決,再來就能運用已知的知識,或是蒐集新資訊來針對小關卡「個別擊破」,進而最終解決原本的「大問題」。
看到修改指令後網頁的顏色馬上改變、或是遊戲角色的動作跟之前不同,這樣的即時回饋能夠促使孩子持續挑戰,並且獲得解決問題後的成就感與自信心。學會如何「拿釣竿抓魚」,才能開始「靠自己」。
不過,為了要觸發孩子的學習動力,被喻為「兒童程式之父」、率領MIT媒體實驗室(Media Lab)團隊開發出Scratch兒童程式語言的Prof. Mitchel Resnick,在其著作《學習就像終身幼兒園:打造X人才,培養創意思考者的4P新教育》一書中,便提醒爸媽們要「以熱情為基礎發展專案,秉持玩樂精神」(引自p.43),才能幫助他們找到學習的內在動機。
小孩子在幼兒時期總是勇於嘗試、不怕犯錯,但是隨著社會化的過程開始重視父母的評價、旁人的看法,避免出錯遭遇挫折的最好方法就是「找爸媽幫忙、直接問答案」。但是以學習Scratch程式語言為例,假設在遊戲中想讓螢幕上的機器人從A點走到B點,第一次直接向右走卻撞到牆壁時,修正指令後先向上走再向右轉,就可以避開陷阱前進,孩子會發現只要反覆「確認目標-找到問題-發揮想像力修正-測試可能的解決方案」,最後就能到達目的地。
這種在玩樂中學習的方式,不但不會在失敗時受到打擊,還能在輕鬆有趣的氣氛下,引發他們的好奇心與挑戰的慾望。Resnick呼籲大人們要「Let them tinker」(讓孩子親自摸索、體驗、改進),別急著給答案、或是出手幫忙。學習程式設計時,不斷測試、修正再嘗試的過程,將能鍛鍊出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策略性思考能力,這絕對比「捧著書學習『怎麼獨立解決問題』」來得更為有效。
透過學習程式設計,鍛鍊出邏輯與創意並存的思考模式,面對未來更為複雜的社會,懂得解決各式各樣的問題,意味著更加具有競爭力。看到孩子可以開始獨立處理生活中的大小事,對每個媽媽來說,就是最欣慰、最棒的母親節禮物了吧!
tutorJr擁有結合STEAM概念獨家研發的一對一程式課程,引導孩子在認識程式語言的過程中邊玩邊學、邊學邊玩,進而建立起既有條理又能靈活變化的運算思維。讓孩子體驗一堂好玩的程式設計課:
https://pse.is/554b2a
Name
Country Code
Mobile num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