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情緒管理不是壓抑情緒。
二、情緒不能被處理,只能被同理。
這是面對情緒極為重要的兩大認知,第一點是要人隨時能體察自己的情緒,面對負面情緒如生氣、嫉妒、悲傷時不要否定情緒,壓抑只會帶來更壞的結果。第二點則是講管理情緒的方法,尤其在面對他人時,不要想著幫忙「處理」他人的情緒,而是要「同理」他們,才有展開後續溝通的機會。
工時過長,老是加班。「公司本來就這樣,我要賺錢只能忍耐。」
同期進來的同事晉升又加薪。「一定是我做得不夠好。」
客戶又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煩死了,偏偏還要假笑應對。」
上面這三種情境,你是否也覺得似曾相識?據研究指出,憤怒、恐懼、悲傷是職場中最常見的三種負面情緒,但你有好好地梳理過心中那團雜亂如毛線球般的情緒嗎?《康健雜誌》曾做過一份職場健康大調查,數據顯示,台灣有超過一半的上班族都面臨工作影響情緒的壓力,但卻僅有不到一成的企業,願意將身心靈健康管理納入教育訓練項目。
根據台灣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陸洛提出的〈職場情緒管理六大原則〉,第一項便是「先處理情緒,再解決問題」,因為當人的大腦深陷在情緒風暴中的時候,便很難理性面對問題,他也建議主管應先鼓勵員工承認並討論自己的感受,再去解決實際問題。
聽起來很有道理對不對?但你會發現,在大多數的職場運作中,人們往往反其道而行。當你抱怨老闆太獨裁、同事太直接、客戶太機車……除了跟你同團隊的同事們有機會感同身受外,你更可能得到「你想太多了啦!」、「沒事啦!」、「不然你要怎麼辦呢?」、「你應該對事不對人」等回應,人們實際上更常被鼓勵冷處理情緒,好像把工作問題解決後,一切就能豁然開朗。
這其實是我們整個社會都欠缺情緒教育所導致的問題。從還是幼童的時候,跌倒了大哭,大人的安慰語是:「沒事啦!不痛啦!跌倒有什麼好哭的!羞羞臉!」孩子此時學到哭泣是丟臉、不對的事,要掩藏自己的難過與悲傷,才能得到他人的認同與讚美。(延伸閱讀:「我不知道我怎麼了?」情緒教育需要父母和孩子從小做起)
當孩子就這樣長大了,自然會變成內心還沒長大的大人。不懂得好好將情緒表達出來,且會因為恐懼、生氣、悲傷等負面情緒而批判自己的人,正是EQ(情緒商數,Emotional Quotient)極低的表現;相對地,高EQ的人若是出現負面感受,反而會平實地描述情緒,如「業績不如預期讓我很失望」、「客戶的批評讓我覺得難過」,且傾向以同理心和善意來應對情緒,而非否定、批判一切。(延伸閱讀:心理學家:EQ很低的7個跡象)
日本精神科醫師和田秀樹更指出,掌管情緒的大腦額葉,比其他掌管記憶、認知、肌肉的部分都更早開始退化,所以IQ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衰退,但EQ卻會老化,人們需要時時鍛鍊大腦,才能做好情緒管理,維持長久的身心健康。(延伸閱讀:情緒管理3建議:接納自己的負能量、放下對他人的期待)
對個人而言,情緒管理最重要的起手式便是「自我情緒覺察」,這需要每天不斷地練習,因為情緒有相當多層次,比如老闆發了封訊息約你到辦公室談一談,你開始慌張,腦中出現一百個猜測:是我最近的業績不好嗎?有人打我小報告嗎?我偷看104被發現了嗎?還是要幫我調薪呢?
當你被恐懼、慌張、期待、懷疑、焦慮等各式各樣的情緒填滿,情緒就會影響你的態度、行為,於是接下來一整天你可能什麼事都做不好。但若你經過練習,能刻意去覺察藏在冰山底下的眾多感受,發現自己現在是「有情緒的」,並且能分辨情緒的層次,接納這些情緒存在,後續才有可能同理情緒、表達情緒、抒發情緒,讓自己回到正常的工作軌道上。
如果你是主管,或是被吐苦水的對象,面對有負面情緒的同事,試著主動聆聽,先「同理」他的感受與處境,不要使用批判、指責、貶抑等情緒化語言回應他們。舉例來說,年度調薪方案出爐了,結果當然是幾家歡樂幾家愁,面對不如意的同事前來爭論,不懂得同理的主管會說:
「你的績效評估就是這樣,這是管理層的最終決定,沒辦法改變。」
「公司有幫你調薪就不錯了,你還有什麼好不滿意?」
能同理的主管會這樣說:
「你似乎對調薪的結果不太滿意對嗎?我了解你覺得不公平。」
先設身處地讓當事人知道他的想法跟感受有人理解,再幫助他解決問題,「讓我們來看看在下一次績效考核前,還能怎麼改善你的工作流程。」
先設身處地讓當事人知道他的想法跟感受有人理解,再幫助他解決問題,「讓我們來看看在下一次績效考核前,還能怎麼改善你的工作流程。」
一間公司絕對不乏充滿負能量的員工,但他源源不絕的抱怨跟疑慮,可能是因為他的情緒從來沒被正視過。如果你驚覺自己總是在抱怨,就從今天開始練習自我情緒覺察吧!又或者你身負提振團隊士氣的責任,就施展耐心傾聽同理,讓職場溝通更順利。(延伸閱讀:如何管理負面情緒員工?8個方案教你拆除「職場負能量」炸彈)
Nome
Código do país
Número de cel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