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啦!許一個快樂學霸願望

我們要協助孩子在學習上從外在激勵轉化內在動機,因為孩子能快樂和享受學習,關鍵在於內在動機和驅動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代父母不好當,內心既暗暗期許孩子是學霸,卻又不希望孩子太過刻苦、將快樂的童年時光都耗費在課桌前。其實,大家都誤會了,「快樂學習」雖是相對於升學主義而被提出的主張,但內涵並非擺爛或安逸,而是要能從學習中感到快樂,最重要的便是激發孩子的內在動機。

  1. 一、兒童應該即時開心玩耍!
  2. 二、兒童應該即時注重健康!
  3. 三、兒童應該即時保持快樂!

這是今年話題最盛的韓劇《非常律師禹英禑》第九集中,一位自號「兒童解放軍總司令」的犯人所提倡的理念,他認為學校、補習班、家長都只是美其名為兒童著想,實則是在壓榨兒童的健康、快樂與時間。

在劇中的描述,有一群菁英家庭背景的小學生們,天天下課到補習班報到,唸書、寫講義到晚上10點才能到便利商店買晚餐,想上廁所要舉手,上廁所超過兩次就是不專心讀書,甚至還得靠咖啡因來提神。

學習的快樂來自於內在動機,不是躺平

戲劇用了誇飾的手法,影射了韓國在升學主義下的殘酷現實,也讓許多爸媽們在觀劇之餘內心暗悚。回看台灣,從1996年第一波教改揭櫫(同音朱)了「快樂學習」的理想,到2019年上路的108課綱強調素養導向,迄今,仍有許多人在追求競爭力與快樂學習的兩派中擺盪掙扎,不知該讓孩子走哪一條路才對?

尤其,在大學錄取率將近百分之百,今年招生缺額甚至達到1.4萬餘名的情況下,「考上大學」已經不再是激勵的有用條件,有要求的父母師長更希望孩子「考上好科系、好大學」,甚至是從小便計畫與國際學校接軌。

只有快樂、沒有學習,在現實的社會顯然行不通,師長也不樂見孩子毫無所獲;但只有學習、沒有快樂,同樣會教出一群茫然不知所謂的學生。因為,關於學習,最重要的還是得叩問本心:「你為了什麼而學習?」

為了考第一名、為了不要輸給同學、為了滿足爸媽的期待、為了數年後考上好學校…這些最常見的理由,都是外在動機。我們的教育長期被學習所馭,卻不知怎麼真正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自己的內心找到動力與熱情,甚至懂得自行制定學習的方法與策略。

成功與快樂沒有必然關係

我們都汲汲營營於某些事物,認為它鐵定能帶來快樂,像是薪水豐厚的工作、完美的學業成績等,但實際上,當你得到了,你會發覺,你沒那麼享受這些成果。

著有《更快樂:哈佛最受歡迎的一堂課》的正向心理學家塔爾‧班夏哈(Tal Ben-Shahar),在投入研究「如何可以更快樂?」的主題時,學到第一件重要的事便是「你有多成功」和「你有多快樂」沒有必然關係。

塔爾‧班夏哈指出,有八成的哈佛學生都曾經歷焦慮和憂鬱,即使進入頂尖名校的時候很快樂,但這份快樂不會一直延續下去。我們普遍預設西方教育比我們更開明,但這些哈佛學生從小學到的跟亞洲學生並沒有什麼不一樣:你現在辛苦一點,等進到第一志願就會很快樂,出社會能得到很棒的工作,進入最好的公司,一輩子無憂無慮……

當通往幸福的路充滿各種前提,必須會讀書、會考試、進好大學、獲得好工作、賺大錢,才能保持幸福…這樣的人生只有少數人能完成,且終究也不一定能終身幸福。但正向心理學的研究已指出,幸福的學生,才會變成更好的學生,可以更專注、更有創造力,這是在基礎教育裡,比成績更重要的事。

學習熱情,是高層次的快樂

台大電機工程學系教授葉丙成,曾為文〈你何不教孩子什麼是快樂?〉便是在鼓勵家長和老師要先以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為要。他提出快樂有很多種層次,高層次的快樂如為了有熱情的事設定目標,且為了達成目標而努力;或者是花時間鑽研自己的興趣,並感受到自己的進步而快樂;較低層次的快樂則是吃喝玩樂等感官上的娛樂。

若能想清楚「你為了什麼而學習?」此一大哉問,就是在追求高層次的快樂中踏出了重要步伐,且學習的對象亦不僅有學校科目,學齡前的孩子普遍已開始學鋼琴、芭蕾舞、游泳、跆拳道、英文…這些是爸媽的要求,還是孩子的興趣?若能從啟蒙時便放手讓孩子體悟、感受,他在長大後更能為了自己的目標,有動力去追求感受高層次的快樂。

學習不應該是為了學會單一技能或與他人競爭,發掘出興趣所在,才能讓孩子真正樂於學習,受用無窮。
Paylaş:
Bizi Takip 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