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只要英文好,出國出差、工作都難不倒。但真的是這樣嗎?
「上次出差美國,因為用雙手遞名片給外國人,結果反被當地人誤會我沒有禮貌。」一位記者朋友說。
「怎麼可能?!」這段話讓我十分震驚,因為無論在台灣或亞洲職場上,當我們認識新朋友、新客戶時,通常習慣身體微微鞠躬、面帶微笑點頭致意,然後慎重地將自己名片雙手交給對方,簡單自我介紹後,雙方握手寒暄一陣結束社交互動。
但那次在美國出差時與世界各國記者聚會,她與往常一樣重複亞洲式標準社交禮儀,但等到跟各國記者交換完名片後,她才突然發現:除了日本、南韓等同樣來自亞洲的記者以外,其他歐美記者並不會一見面就微微鞠躬致意,更不會用雙手把名片拿給對方。
這時候,身旁一位印度記者低聲告訴她:「在歐美職場上,最好不要一見面就鞠躬,更不要用雙手拿名片。」
跨國職場跨國文化,「亞洲式禮貌」並非放諸四海皆準
原來,相較於亞洲職場社交場合強調的「慎重」、「禮貌」,在歐美職場上互動時,反而強調「自信」與「輕鬆」。
印度記者解釋,歐美職場文化上雙方初見面時要挺直身子,雙眼直視對方,以有力卻又不會弄痛對方的力道握手,才能展現自信感並獲得對方尊重;而雙方交換名片時,也習慣一手輕鬆地插在口袋裡、一手把名片遞給對方,以營造輕鬆、自在的氛圍。
如果在歐美職場上沿用「亞洲式禮貌」,當我們一見面就微微鞠躬致意時,會讓他們覺得:「他是不是很沒有自信?不然為什麼一看到我就鞠躬?」當我們用雙手把名片拿給對方時,他們也會疑惑:「為何要雙手拿得緊緊的,看起來好像不願意把名片給我?」
可以說,亞洲職場社交場合是要「故作慎重又禮貌」,而歐美職場社交場合則是「故作輕鬆和自信感」。
這位記者朋友因此提出她的觀察:跨國職場有跨國文化差異,「亞洲式禮貌」並非放諸四海皆準,在歐美職場社交場合上反而很可能被認為「不禮貌」;同樣地,「歐美式禮貌」如果放到亞洲職場上,也很可能被誤會成「囂張、不識大體」。
語言對了、文化對了,關係就對了
記者朋友的經驗談其實指出一件事:不少人學英文時只重視單字、文法,卻沒有同時學到該語言的文化和習俗,因此到了國外職場或社交場合上,或許講了一口好英文,卻不一定能融入當地,甚至可能引來誤會。
語言不只反映一個地區的文化,也反映這個地區人與人之間如何維持關係。就像重視長尊幼卑的日韓兩國,語言也因此發展出嚴謹的敬語,聊天時跟不同對象講話都得使用不同詞彙,網路上更流傳一段有趣的日本職場「蓋章潛規則」:除了位階最高的社長可以把刻名字的印章蓋得端端正正,其他主管蓋章時,都得把章蓋得傾斜30度,看起來就像是向社長「30度鞠躬」。
把最想加強的地方,成為職涯祕密武器
在台灣耕耘真人線上語言教學平台超過20年的的TutorABC,認為語言不只是為了溝通,更是為了建立一段對等、尊重的關係。TutorABC平台上的外籍母語師資不只擁有TESOL、TEFL等國際英文教學專業認證,許多師資本身也是職場專業人士,可能是外商主管、金融業從業人員等。透過與他們互動,不只能學英文,更能學到英語系國家的職場文化,讓我們之後出差、商旅、跨國會議,都能掌握歐美職場上的應對進退,建立相互尊重的職場互動關係。
舉例來說,如果應徵歐美外商公司或想到歐美國家工作,「面試」其實就是歐美職場的第一站社交場合。除了評估專業能力外,他們也會觀察你如何自我介紹、如何應對進退、如何與面試官聊天;這時比的不僅是英文程度的好壞,更要比你懂不懂歐美職場文化的眉角、能不能在跨國職場如魚得水。
透過DCGS動態課程生成系統,可以依照你最想加強的地方、興趣,來量身推薦適合的課程,例如在商務課程中,學習如何與面試官打招呼、自我介紹,更預先提供職場情境,演練職場遇到麻煩時如何用英文溝通與協調。
在國外別再抱著原本文化禮儀不放囉,讓我們從文化學語言、從語言學文化,輕鬆地融入各國職場吧!
Tên
Mã Quốc Gia
Số điện thoại di độ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