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小年紀就愛頂嘴,怎麼辦?」「孩子愛打人,罵都罵不聽,怎麼辦呢?」越來越多長輩感嘆,現在的小朋友,跟以前很不一樣,現在的孩子擁有比以往更優渥的生長與學習環境,但在過度偏重IQ的教育風氣上,大家也漸漸發現,現在孩子聰明有主張,但卻欠缺了情緒管理以及挫折忍受度,已經大大影響了他們的人際關係與社交。
越來越多的新聞事件,也讓現在的爸媽有所警覺了,開始注意小朋友的情緒管理問題,只要有點狀況,爸媽就會擔心孩子長大後的品格和人際關係該怎麼辦。
TutorABC為爸媽們請到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推出不少暢銷教養專書的他,有什麼實用教養建議要給爸媽呢?一起來看看!↓
首先爸媽要知道,現在的孩子已經不能用以前的教法了。這是一個高度不專注與情緒失衡的時代。並不是現在的爸媽不會和孩子互動,而是孩子心智的發展和變化比以前孩子快很多,現在的孩子專注力比以前非常不集中,曾有育兒三十年經驗的保母也發現,現在的孩子個性變得很急,不聽人說話,情緒快。
王宏哲表示,「萬般皆下品 唯有讀書高」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爸媽應該要注意到除了IQ之外,還有更重要的特質應該為孩子培養!那就是攸關情緒發展的的情緒EQ、創意CQ,還有與挫折忍受度有關的專注AQ。
★ 動不動就很愛哭
★ 都要人家讓他的小霸王
★ 不能等待很堅持
★ 會打其他的小孩
★ 很愛唱反調
★ 不喜歡跟其他的孩子互動
王宏哲表示,在門診發現很多爸媽因為自己的孩子很急,沒耐心無法等待,而帶他們來看診。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影響他人際的互動以及學習的品質,這類孩子的特色是好像沒有辦法聽別人說話,無法等待,和人互動時沒有辦法把話聽完,變得不能聽話沒耐心,情緒變化大,同時堅持照著自己的步驟來做,但可能會做錯,這都和專注力有關。
曾有爸媽煩惱孩子會打人,苦惱地來問王宏哲。經過王宏哲評估後發現,孩子是在玩得開心的時候打人,其實是因為一興奮,控制能力降低,不懂得用語言來表達。因此才有孩子在公園遇見新朋友,動手打對方的行為。
其實關於「不可以」,兩歲以後的孩子都聽得懂。孩子不是故意做不到,而是只聽到爸媽說「不可以」,一方面否定了他的自我,一方面孩子自己不知道,那怎麼樣才可以呢?王宏哲表示,情緒教育中,引導式教育比禁止式教育更重要!應該教孩子;很開心想要交朋友,應該怎麼做。應該和孩子說,你可以做什麼,如果只說:「你不可以……」。孩子會困惑,為什麼不可以呢?孩子被禁止後沒有出路,而且被禁止後產生尷尬不悅,累積久了甚至會情緒爆炸,到了四五歲的孩子就會捍衛自我而頂嘴。爸媽應該各退一步,而不是硬碰硬。
例如孩子堅持不吃飯,可是爸媽覺得孩子真的吃得太少了,該怎麼辦呢?孩子覺得飽了,媽媽要孩子坐在餐椅上吃完才下桌,這時孩子就會挑戰媽媽,想要跳下椅子或耍賴。這時爸媽可以和孩子約定「好,你真的吃得太少了,現在再吃三口,我們就休息一下」。這樣做的原因是各退一步。讓有情緒的孩子有台階下,第二,目標是明確的。但當你的目標訂得太遙遠,孩子會容易放棄,特別是對有情緒的孩子的教育,應該把挑戰設在剛剛好的程度。如果爸媽的挑戰訂得太簡單了,我們往往會發現很多小朋友愛說:「這麼簡單喔!」「我早就學會了」這樣的孩子往往會有一種過度自信,投入學習的心力就變少了,表現反而會降低。
不同年紀的「不要」代表不同的意思,兩歲時期的「不要」代表自己能做主了。不一定心理真的不要。例如問小孩子要不要吃蛋糕?牙牙學語的孩子說著不要,嘴巴卻打開了。更大的時期(3~4歲)的「不要」是想要有選擇權,想要被尊重。這時期爸媽可以開出選擇權給他。學齡孩子的「不要」,有時候是反應爸媽下的指令太多了!爸媽可以反思自己會不會是要的太急太多,沒有給孩子喘息空間呢?
王宏哲表示,孩子哭鬧這狀況在家裡也一定會發生,這是在家就可以練習的情緒管理。孩子在家哭鬧時,王宏哲會先請孩子看著自己,請他好好的來要,要他說:「爸爸,我想要那個玩具……」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就能問:「為什麼你想要買……」別小看了說出口的動作,這是一種衝動控制,能把情緒轉換為語言,其實是在家裡就可以練習了。
爸媽要記得,要教孩子情緒前,自己是不是也帶著情緒呢?爸媽有情緒的時候,孩子不會冷靜下來思考。孩子一犯再犯的時候,爸媽就要思考是否自己教錯了?
親子各退一步,設定適當的挑戰。不管哪一個年齡的孩子,爸媽應該去發現孩子剛剛好的挑戰程度在哪裡。不能跳過太多階,來要求自己孩子達到和其他孩子一樣程度。爸媽常常忽略了觀察,就急著阻止,在EQ教育上,爸媽自己也需要培養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身教遠遠高於言教的影響力。正向的爸媽,才能培育出一個充滿正向的孩子。
王宏哲
兒童發展醫學專家,現任天才領袖親子教育集團執行長,與團隊首創設計早期教育、專注力、EQ訓練課程。
看不過癮?更多親子專家與您線上有約,快來免費聽講座還能立即解惑!
姓名
國碼
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