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已經高年級了,雖然想讓他們學程式,但他們一聽到『又要補習』就反彈。我也不想強迫小孩,該怎麼讓他們真心喜歡程式語言呢?」
各位爸媽,先大力肯定你們對子女想法的尊重。但也要釐清一下,程式課並不是「補習」,它是為了鍛鍊孩子的思考力、新素養力;而更好的學習方式,是讓孩子從「玩」中激發他們對科技的興趣!
歐美的小學程式課,由Skype誕生地、數位化程度在全世界數一數二的愛沙尼亞開第一槍。2012年,愛沙尼亞推動「程式老虎」(ProgeTiiger)計畫,先讓孩子認識何謂「程式邏輯」,再循序漸進引導孩子透過Scratch創造自己的小遊戲。
英國也急起直追,於2014年將程式納入義務教育,讓尚在牙牙學語的孩子從5歲起便「雙語教學」,一邊學習母語,一邊學習電腦語言。科技大國美國當然不落人後,紐約州從2015年開始投資,希望在十年內讓程式教育普及所有公立學校,而舊金山則從幼稚園開始提供程式學習。
看著歐美國家相繼投入,雖然今天30、40世代年輕家長多半更尊重孩子自主意願,但一談到「子女的未來」,或許爸媽們的擔憂就不分世代了。他們眼看即將來臨的AI時代,內心忍不住著急:如果我家小孩要培養競爭力,就得儘早學程式語言並當工程師,才能「管理」AI,而非被AI「取代」啊!
然而,學程式語言是為了未來當工程師嗎?美國知名科技媒體《連線》(WIRED)創辦人、同時也是數位趨勢專家Kevin Kelly或許不認同。他認為現階段各界努力重塑教育,並不是為了創造更多「工人」,而是要培育更多「思想家」。
把Kevin Kelly理念引入程式教育,程式課就是如同思想家一般的訓練,透過 孩子主動「發現問題」、「找出方法」並「解決問題」,不知不覺實踐所謂的「問題/任務導向學習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PBL)。
問題/任務導向學習法(PBL) 所有的學習初衷,都來自發現一個「問題」(problem)。這個問題將促使孩子主動觀察社會、查詢資料、自主思考、學習相關知識,進而產生後續「解決方法」(solution),「學習」也在此過程中完成。 |
「雖然明白程式教育很重要,但小小年紀就非學不可嗎?」
看看我們這一代,雖然除非是電腦、資訊背景出身,不然多數人通常不太會寫程式,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對科技的高接受度。為什麼呢?儘管小時候未接受體制內程式語言課,但我們通常從小玩電動、網路遊戲,長大後工作中亦經常使用電腦,深知科技的正面影響力。
換句話說,我們之所以比上一代對新科技更擅長、更包容,是因為在小小年紀最有旺盛好奇心、對各事物尚未形成刻板印象時,便透過「玩」來接觸電腦;而這樣的興趣,也奠定我們使用新科技的基礎能力。
特斯拉創辦人Elon Musk曾以自身經歷指出,如果沒有從小玩電動,他可能不會對程式產生興趣,因為電玩能激發孩童對技術、電腦的強大興趣。Elon Musk甚至在招募新工程師時都會問:「你當初為何開始寫程式?」
意即,從小接觸程式語言,並不是要求孩子立即學會Java、Python等專業程式語言,而是透過遊戲化內容,藉由Scratch或Logo等基礎程式語言,讓他們嘗試將「大腦裡的世界」透過技術來具體實現。
近年科技界大力疾呼「程式能力已是新的素養能力」(Coding is the new literacy),因為所謂的「素養」,指的是一個人能運用知識來參與社會,並持續學習的能力。如同有些人透過寫作、演講或拍攝影片,來向眾人傳達個人思想並參與社會;程式語言也是未來的重要表達管道之一,讓孩子能與世界連結。
學習外語,是讓孩子藉由語言與他人建立更緊密的關係,進而促成更順暢的溝通;而學習程式,也是讓他們藉由電腦、軟體來與社會連結,進而推動更美好的世界!
tutorJr希望藉由輕鬆玩樂的程式課,讓孩子沒有偏見、沒有拘束地愛上程式設計,也歡迎希望孩子不受「補習」之苦的爸媽們,一起來體驗我們「玩」中學的程式設計課程:https://programming.tutorjr.com/
姓名
國碼
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