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30雙語國家政策」推展,新課綱要求國小六年級畢業生要學完300個英文單字,相當於需擁有450個詞彙量。對此,家長不免浮現疑問:「單字跟詞彙有什麼不一樣?」
另一個問題是,現行教育體制下,小學畢業生們都能達到課綱要求嗎?台灣師範大學曾在2020年初進行實測發現,即使是在雙語教學資源較為豐富的台北市、新北市,也只有四分之三的小六畢業生可以達到要求,相當於有四分之一的學生落後。看到這裡,家長們不禁又要問:「要怎麼學英文,才能讓孩子跟上進度呢?」
首先,家長們一定要注意:購買單字練習簿,並讓孩子天天跟著練習簿寫單字、背單字,絕對是最笨的辦法!因為知道幾個「單字」(word),並不意味著可以流利地說英文;有能力掌握住已知單字的語意、用法甚至是變化形,進而能理解一整句話的語意、語境並用於溝通,這時候我們才會說這個人的「詞彙」(vocabulary)量足夠。
換句話說,學英文雖然是從最基本的「單字」開始構築基礎,但更重要的是從單字延伸出的意義、發音、用法與理解,只有透過充分的聽、說、讀、寫練習才有可能完整掌握。舉個簡單的例子:
這兩句話結尾的單字「leaves」拼寫一樣、讀音也一樣,但第一句話是離開的意思,第二句話是樹葉的複數形,需藉由充分練習才能自然區分差異,也才不會誤讀語意。而充分的練習不只是在課堂上進行,若能在課外生活中也有機會使用英語,且能得到母語人士給予反饋,想在國小畢業時達到課綱標準,也只是「A piece of cake」!
若想學會一門外語,專家建議的第一件事便是「勇於冒險且盡可能地說該語言」,且「不要獨自練習,試著找母語人士得到反饋」,更重要的是「不要擔心犯錯」。這三個小技巧綜合起來,便是「勇敢開口說英語」。不過,除非是在雙語家庭成長,又或是一路就讀雙語學校,否則一般的台灣學童多半不會在家中或課外時間使用英語,因為「很奇怪」、「要跟誰講?」
別小看這兩個孩子的自然反應,這其實就是無法開口說英語的癥結點:缺乏自然合宜的環境、沒有可以用英文互動的對象。有心的父母,可以主動製造話題,或是訂一個英語時間,家庭成員嘗試使用英文聊天,一起聽英文歌、看英文書籍、英文卡通等,盡量在沒有壓力的狀況下營造自然說英文的環境。
不過,大多數台灣爸媽都對自己的英文沒有自信,大人本身都害怕開口說,真正能做到爸媽就是孩子練習對象的家庭更是少之又少。其實,聰明的現代爸媽只要懂得善用線上英語學習資源就好了,不僅有各種免費的平台、App,如TutorABC生活行動誌就是一款免費的教育App,內有實用情境對話、生活短片、雙語Podcast、單字填空遊戲等,即使家長是「菜英文」也能無痛和孩子一起學習。(延伸閱讀:5個英文口說練習網站,幫助你英文突飛猛進!)
至於收費的線上真人學習平台,選擇也相當多樣,國內便有超過30家以上的「線上英文」,建議家長以「真人教學」、「專教兒童」、「採用國際認證教材」此三點為優先篩選標準。如專教5至18歲青少兒的tutorJr,每年幫助超過2萬名兒童與青少年成功開口說英語,其外籍教師都是通過TESOL、TEFL雙認證,且具備兒童教學經驗的師資, 用AI配對科技系統則會依照每個孩子的聽說讀寫英語能力,配對最適合的教材。在tutorJr的幫助下,孩子在家中隨時隨地都能連網上課,不僅有自然合宜的環境,也有專業的母語師資能隨時調整、修正孩子的口音、用字、文法。
「廣泛閱讀」(Extensive reading)是一種學習英文的技巧,相對於補習班中常見的「精讀」(Intensive reading)學習法,廣泛閱讀只要求學生具備基本的單字、文法基礎,再根據其程度選擇適合的讀本,讓學生能「快速」、「不查單字」、「流暢」地閱讀文章,一旦出現需要大量查閱單字的情況,就表示該讀本不適合孩子,要另外再選擇更簡單一些的內容,重點是「簡單、有趣」,養成孩子廣泛閱讀的習慣。(延伸閱讀:廣泛閱讀的大小事)
由於考科領導學習的緣故,台灣的英文教育在「讀」的能力培養中幾乎都是專注於精讀,因為學測、指考中的測驗題型就是需要精讀的能力;但如果我們的目標是希望孩子喜歡英文、能自然而然的接觸英文,「廣泛閱讀」才是在家中閱讀英文書籍最適合的形式,家長如果不清楚孩子的英文程度,可以向老師詢問,一起找出適合的讀本,隨著能力提升再換下一階段的讀本,長久下來,自然能讓孩子培養出閱讀能力哦!
姓名
國碼
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