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缺乏「紀律」英文學不會!但為什麼?

看到手機推送的CNN每日新聞電子報,趕上班的Molly順手滑掉,打算午餐時再點開來看,但早上的會議延續到中午邊吃飯邊討論,忙了一天,下班路上累到只想閉眼休息。吃完晚飯,看看FB跟IG上朋友們的近況,打開電視想關心一下新聞,卻忍不住點開了影集,一轉眼就12點,趕緊準備休息,直到睡前才想起早上那封電子報還沒點開來看:

『算了,新聞都變舊聞了,明天還會有新的文章,明天再看吧』

「持續每天讀一篇文章英文就會進步」,道理大家都知道,卻沒幾個人做得到

這場景是否很熟悉?我們都知道英語很重要,偏偏訂了一堆BBC、NY Times的電子報,卻只有剛開始時興致勃勃,一段時間後就被各種雜事奪取了注意力,打開信箱累積一堆未讀的英語電子報,就像在提醒自己缺乏學習紀律的挫敗。

學英文最忌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許多專家提醒,「每天半小時」高頻率接觸英語,會比「每週兩次、每次兩小時」這種學習計畫效果更顯著。美國知名語言學家暨教育研究者史蒂芬․克拉辛博士(Dr. Stephen Krashen),曾經跟日本學者一同針對25歲~75歲的對象做過研究發現,每天只要不限任何題材地閱讀一小時英文,持續三年後多益成績能從250分進步到950分水準。

這對時間寶貴的上班族來說,確實是很讓人心動的「時間投資」。然而「知易行難」,不少人從「每天讀一篇英文文章」的超低門檻開始,沒多久卻發現卡關了。這個一點都不困難的目標,卻似乎敗在了「自律不足」上。

學習難守紀律,是因為只靠「意志力」

為什麼明知道「只要規律學習就有成效」,但老抗拒不了拖延或是逃避的誘惑呢?其實那可能不全是「沒紀律」的錯。任教於史丹佛大學商學院的美國心理學家凱莉.麥高尼格(Kelly Mcgonigal),在她的暢銷書《輕鬆駕馭意志力》(註)中指出,意志力是會耗損的,不管是做選擇、克制情緒、控制行為、或壓抑慾望等,生活中動用到意志力的所有行為,都會從「每日意志力帳戶」中「扣款」。當「意志力餘額」越來越少時,我們就更難去做學習、運動這種「理智知道應該要做」的事情,而更容易對「放縱享樂」妥協了。

聽到「自律」,常讓人聯想到刻苦、修行般的生活,當我們計畫每天讀一篇文章、練15分鐘英文聽力,背20個單字片語,要求自己有紀律地照表行事,卻總是堅持得很辛苦。每天上班面臨一堆挑戰,都快把意志力「花光」了,下班後當然只想放空。回家路上難以抗拒甜點鹹酥雞、甚至是脾氣容易失控,都是意志力耗盡的結果,更別提「要上進抽出時間『學』英文」了。

偏偏壓力跟罪惡感,還會加速消耗我們的意志力,一旦閃過「該讀英文、但我好累」、或是「反正已經這個時間了,今天先跳過吧,明天再唸」的念頭,就形成糟糕的惡性循環,「怪自己缺乏紀律學習」的自責,會越來越逃避「接觸英語」,想學習的火苗自然沒多久就熄滅了。

找出你的「學習多巴胺」,上癮比自律更有助於學習

「紀律」是規律完成目標的「結果」,不需要將追求紀律的美德與學習綑綁在一起。如果能夠快樂地求知,何必要強迫自己當個「學習的苦行僧」呢?就如同人人都知道運動對健康的好處,但對許多人來說,「每週運動三次」需要堅定的意志力才能達成,可是對另外一些人而言,幾天不動就渾身不對勁,其中最大的差異是後者對運動「上癮」了。

心情愉悅時,大腦會分泌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dopamine),這種獎勵機制會促使我們重複同一舉動來獲得更多幸福感。運動也會產生多巴胺,愛運動的人正是迷上了多巴胺帶來的爽快愉悅感,才如此樂此不疲。這類型「規律運動的習慣」是出自於渴望,並非強迫自己「自律」。

而滿足好奇心、獲得新知、解決疑惑、或是感受進步的成就感等行為,一樣會刺激多巴胺分泌。因此,與其要求「自律學英文」,不如找出讓自己開心接觸、沉浸在英語中的方法。籃球迷每天讀一則NBA消息、愛下廚的人每天看一篇食譜、喜歡娛樂的每天看一集英文影集,或是藉著現在隨手可得的各種媒介,通勤途中聽podcast、參加有趣主題的線上課程,多多利用不同管道,一定能找到幫自己沉迷「學習多巴胺」的方法。

做喜歡的事、學喜歡的東西,永遠只會覺得時間不夠用。跟熱愛的事物接軌,學英語就不再是需要辛苦堅持的目標。TutorABC整合不同平台、app、社群,使用真人互動、影音、文章等多媒體素材,提供包羅萬象的內容,幫助使用者建立最沒負擔的學習模式。別再讓意志力單打獨鬥了,只要找對幫手,學英語就能變得輕鬆又愉快!

註:

《輕鬆駕馭意志力:史丹佛大學最受歡迎的心理素質課》

Share:
Get a free Trial Lesson Now !

Name

Email

Country Code

Mobile number

Read and agree to accept the membership service terms of use, privacy and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statement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