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明(致理科技大學講座教授)
常常聽人說,那個人英文很厲害或哪個人英文很差。到底什麼是好的英文能力呢?
發音很好?一口標準的美式或英文口音?
在台灣,我們總是以一個人的發音是否接近母語人士或發音很好聽,來評斷他或她的英文能力很好。可是對於我們的母語,我們很少這麼做。比如說,有人講國語,雖然帶有濃厚的台語腔調,但是講話很有內容,邏輯思維很強,也辯才無礙。看看我們很多民意代表,國語雖然不是字正腔圓,但是口才好,也能說服群眾,沒有人會說他的國語講得不好。我們平常說母語,什麼時候像電視新聞播報員那麼字正腔圓呢?但是,針對外語,我們對於發音及腔調,卻是非常計較。因此,很多父母親幫孩子找英文老師,一定要是外表像西方人士,然而,一定要是英語母語人士嗎?一定要講得一口標準英文?發音是否決定一個人英文能力好不好的一個主因呢?
沒有什麼標準英文,每個人都有口音(accent)與腔調!
在這個全球化時代,我們真的不知道什麼才是標準英文──美國紐約客講的英文?英國倫敦上班族?加拿大溫哥華的在地人士?澳洲墨爾本大學的英文系教授?CNN的主播?
過去我們學校主要是以美式英語做為我們上課的主要依據,不管是發音或是用詞遣字,甚至是美國的俚俗語,我們一直在背的英語900句型或美國狄克森片語,都是以美國人過去使用的習慣為主。然而,即使是美國人,在不同地區、不同社區,所使用的俚俗語或慣用語,都完全不同。我之前在美國南方,就常聽到一些用詞,加州人或紐約客就不以為然。有時加拿大人還會嘲笑美國人某些發音!
某些母語人士,如南非人、新加坡人、印度人或香港人,他們從小講英語,英語是他們母語,他們的口語難道不能接受嗎?我們只能接受美國腔嗎?很多人(包括一些美國人)都認為英國腔(如英國演員修葛蘭)比較高雅好聽?這些是不是都是我們從小學英語的一些偏見?
當你開始使用英文跟全世界的人溝通,其實你一定要打破腔調及口音的問題。對於我們自己的母語,我們都不太在意腔調或口音,為何對於不是我們母語的英語,我們就那麼計較是否是標準的美國腔或英國腔?
什麼是「好」的英文?
在全球化溝通的時代,我個人認為能夠「讓全球人士聽得懂的英文」就是好英文,也就是你可以跟全球人士溝通,你的英文就很好了。現今的英文教育,已經從單一國家的英語腔調或用法,轉化成全球化英文的時代。我們不再背一些只有美國人懂或藐視別人的單字如redneck (對鄉下人的藐視用詞),或一些過時的陳腔爛調如 “Don’t get your knickers in a twist.” (別因小事而不高興)或 “Cat got your tongue?” (為何啞口無言?)
好好地把一句話說清楚,讓所有講英文的人都聽得懂,才是對的。如上面的句子改成:”Don’t feel sad about some small things.” 或”Why don’t you say something?” 都是很直接的表示方式!
英文好的迷思
有幾個原則可以破除我們對於英文好的迷思:
(一)具有美國腔或英國腔?
誠如上面所說的,全世界有很多使用英語當母語的國家,他們的英語都有不同的口音與腔調,我們學習英語,最重要的不是學習某種腔調,而是把英文講清楚,不要發錯音,所謂的清晰、明白(articulate),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即使你有台灣口音,但是你能清楚地把某個單字唸對,那麼即使你有口音、有台灣腔調,又有何妨?
勇敢地開口說出來,即使對方可能一開始聽不太懂,可能是你的發音錯了,並不是你的口音,如台灣人對於bad、bed就常常無法區分得很好;six、sex兩個字可能發不清楚,這些母語的練習,才是我們需要注意的。像我自己也常常會犯錯,引起一些笑話,但是不用擔心,最後能夠溝通表達,就是好的英文能力!如果不知道如何發音,就google一下,就可以聽到一些很清楚的發音,模仿就是了!
(二)會用很多俚俗語?
俚俗語通常有地方性,雖然也有些畫龍點睛的效果,但是引起不同地區或非母語人士的疑惑與不解,就不是好的語言能力。一些很自豪用俚俗語的人,常常引起別人的反感,或是引起誤會,好好地用簡單的英文把事情說清楚,不是更好嗎?
前IBM 歐洲總經理 Jean-Paul Nerriere 提倡Global English ,他退休後,檢視自己幾十年來開會及溝通所使用的英文,認為只要1500個常用單字,就可以做好溝通及談判工作,什麼複雜的單字、俚俗語及慣用語,都派不上用場,用了一堆美國或英國俚俗語,德國人聽不懂、印度人皺眉頭、日本人一臉茫然,這對溝通有幫助嗎?
使用英文與全世界人的溝通,才是我們學習英文的目的,而不是只跟美國人溝通。現在愈來愈多的美國跨國公司,每次外派主管或員工到歐洲或亞洲任職,都要重新教他們學用全球人士使用的英文(也就是簡單、明瞭、達到溝通目的的全球化英文──Global English),這就是一個好例子,全球的英語教育也正朝這個方向發展。
英文已經成為全球化語言,非專屬英美人士,只有大家都聽得懂的英文,才是好英文!
(三)用很多複雜的句法?
複雜的句法,可以表達很多委婉與複雜(或反諷)的意涵,本身代表一種語言的美感,如《傲慢與偏見》這本小說的前兩句話:“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However little known the feelings or views of such a man may be on his first entering a neighbourhood, this truth is so well fixed in the minds of the surrounding families, that he is considered the rightful property of some one or other of their daughters.” 這兩句話已成為經典,其反諷意涵特別有趣,並帶出整本小說的風格,令人拍案叫絕。然而這種英文如 “However little known the feelings or views of such a man……” 這樣的語法,是給文學家或文學研究者去欣賞、去品味的。不是所有學英文的人都需要學習這樣複雜與曲折的語法。
結語:什麼是「好」的英文能力?
21世紀使用英文主要是溝通,並不是所有人都要成為文法或修辭專家,不是所有人都要成為英美文學作家或英文老師,也不是所有人都要寫優美的博士論文!
你不懂獨立分詞片語、不知如何使用與過去事實相反的假設法,不認識obesity 這個字,並不會造成你與全世界溝通的障礙,換個詞、換個說法,就可以了。不確定對方的意思,再重複跟對方確認即可。分不清楚到底是明天早上 eight-fifteen (八點十五分) 還是 eight-fifty (八點五十分),在大廳(lobby)見面,就比一下或再確認,沒什麼好丟臉的。會把英文說得很好的人,大都是臉皮比較厚的人,不怕丟臉,才是學習的最佳途徑。反正英語本來就不是我的母語,講錯又何妨?
我們一直強調簡單、清晰的句子,才是現今「全球化英文」的主軸,很直接的說: “A single rich
man is what most parents expect their daughters to marry.” 雖然破壞了《傲慢與偏見》原文的反諷與文字力量、美感,但是這句話可能才是一般人理解的「全球化英文」。用簡單式,陳述事實,不拐彎抹腳,才是21世紀英文溝通的王道。
破除了以上幾個迷思,希望我們台灣人在學英文的時候,能夠勇敢開口,發音錯了,改過來。口音是我們的標誌,不是我們的障礙。我們不是道地母語人士,一定有口音、有腔調,最重要的是「發對音」、「清楚地」把英語說出來,慢慢來,不用擔心!對方想跟你溝通,一定會有耐心地一起來面對與處理兩人的英文能力。
使用明白易懂的單字與句法(不一定是很簡單的字,可能也有一些商場需要知道的用字如consensus, negotiation, recommend),但是這些字詞的語意一定是非常確定且精準。其次儘量用簡單句,也不要使用太長的句法,讓別人容易了解你。 雖然用詞典雅或發音好聽,可以顯示這個人對語言美感的掌握,但不是每個人都是語言學習專家,不是每個人都需要這樣的英文水準。當你可以清楚地與世界其他人溝通,你就可以自豪地說:「自己的英文不錯!」
陳超明教授簡介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學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英美文學碩士
英國肯特大學狄更斯暑期研究
美國佛州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
現職
致理科技大學講座教授
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 執行長
財團法人趙麗蓮文教基金會 董事
財團法人誠致基金會(實驗教育) 董事
漢聲電台節目主持人
經歷
政治大學外語學院院長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與企業管理中心主任
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創意產業博士班 講座教授
教育部12年國民教育課綱高中組審核委員
教育部技專院校教學卓越計畫審查、訪視委員
亞洲培訓總會(ARDO) 常務理事、副理事
國際培訓總會(IFTDO, Geneva)常務理事
Name
Country Code
Mobile num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