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有人以為履歷上的「英語能力」,只對「需要用到英語的職位」有加分效果,否則都只是聊備一格的「成績」。其實,優異的英語能力,不只可以提高溝通效率,也意味著更具備創新解決問題、還有靈活整合資訊的跨界學習能力。因此不管想進入外商、或是跳槽爭取好工作,加強英語能力,都能幫助你在轉換跑道時,享有更多的求職優勢。 |
「又不是要考英語教師,找工作到底為什麼都要看英語能力?!」
各大企業在徵人時,總會將英語能力一併放入評估。但明明每項職務的技能要求不同,為何英語能力高的人,總是比較容易受到企業青睞,更有機會受邀面試、甚至拿到更好的聘任條件呢?
不想被AI取代,加緊提昇「溝通力」
知名求職網站領英LinkedIn公布「2020年15大新興工作與技能」(註1),其中AI是大趨勢下的熱門領域,技術人員佔據了榜單中近半數的名額,但值得注意的是,無法被AI取代的「溝通協作技能」,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全球性的經濟活動,讓企業與海外市場的往來更加密切,不管是與客戶間的互動、或是跨國公司內部的聯繫,都需要有流暢的英語能力,才能準確交換意見,避免因為誤會而造成業務上的損失。
加上後疫情時代的催化,不少實際面對面的互動被線上的虛擬會議給取代,優點是更加即時且不受地域性的限制,但對於英語口說及跨文化互動的要求變得更高。英語能力已經不是保障就業的加分項,而成了跳槽時爭取好工作的「必備技能」。缺少英語力等於溝通管道受阻,很可能在第一層篩選時,就失去了競爭理想職位的資格。
軟實力,擁有「創新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除此之外,真實環境中由於經濟活動的演變,除了依靠硬實力(hard skills)如程式設計、財務會計等單一專長來解決問題之外,需要動用複合知識、技術的情況越來越多。因此領英在「2020人才趨勢報告」(註2)中點出,企業亟需的人才軟實力(soft skills)第一名首推「創造力」,這裡的創造力不是指想像力,而是能「開創新思維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這樣的需求下,英語意外能夠助我們一臂之力。美國芝加哥大學心理學系教授Boaz Keysar研究發現,使用母語時人們容易受習慣、直覺、或感情等偏見等影響,做出較情緒性的反應,而以非母語的英文思考或溝通時,相較之下更為理性、深思熟慮,因此更有機會做出較佳的判斷與決策。
這種因為使用非母語的語言而出現的「外語效應」(Foreign Language Effect),會促使我們跳脫習慣思維,改以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有助於掙脫慣性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的影響,進而找到積極創新的解決問題方法。
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提出,人們決定處理問題的方式,會受提問時的說法影響,而有不同選擇。例如同樣是推銷「體驗價100元、不滿意可退40元」:A說法:體驗價100元,體驗後不滿意可以取回40元;B說法:體驗價100元,體驗後不滿意則只要支付60元。A說法就可能較容易說服客戶同意體驗。 |
跨界學習,成為「廣度x深度」的通才
1995年哈佛商學院教授Dorothy Barton點出順應產業需求,「T型人才」將逐漸取代傳統「I型人才」的重要性,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進一步提出「π型人才」跨領域、雙專長的概念,到近年來教育界推動「非型人才」的跨界能力培養課程,這種跨界整合的趨勢,是未來人才都必須具備的能力。
例如擁有AI技術背景,轉任面對客戶的行銷領域時,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在聊天機器人的建置上,提高廣告追蹤成效、與後續客戶服務的滿意度,加上良好的英語能力,可以更有效率地處理來自世界各地的客戶需求。
I型人才:鑽研單一領域知識,傳統定義上的專才,已不足以應付現代複雜的產業需求 T型人才:深耕專長,同時拓展視野,擴大原有技能的應用領域 π型人才:擁有雙專長,跨領域、跨語言甚至跨文化,兩項專長間具有關連性,可以融合運用、相互支援 非型人才:具備隨時觸類旁通、吸收不同領域知識的能力,且能隨時視需要,從表面向下深入學習,突破語言、文化的限制,接收新資訊,不停交流碰撞出新的想法 |
除了運用累積下來的工作心法之外,英語溝通能力正是跨領域「穿針引線」的最佳利器。經由靈活的溝通能力,與不同背景的團隊合作,快速吸收國內外的最新資訊,能縮短摸索的時間。進而在面對問題時,彈性調取多方知識,組織出不同的觀點與作法。
十五世紀時,義大利的佛羅倫斯聚集了藝術、科學、金融等不同領域人才,在梅迪奇家族的贊助下,激盪出文藝復興的火花。這種多方思想文化交流碰撞產生收獲的現象,稱為梅迪奇效應(The Medici Effect)。持續跨界學習,就能創造個人版的梅迪奇效應,匯聚不同想法、經驗或知識,擺脫傳統「樣樣通、樣樣鬆」的偏差評價,以解決問題為導向,整合成跨領域通才的優勢。
2020年《資誠臺灣企業領袖調查》中發現,企業領袖們無不想破頭要找出對企業重要的人才技能、還有留住所需人才的方法。可見,不是只有求職者想爭取好工作,企業其實也忙著「搶人才」。埋頭強化並延伸自己的專業技能之外,更要抬頭透過加強英語能力,提高橫向溝通協作的成效,就能讓自己在這波競爭中脫穎而出,變身各企業爭相聘任的職場紅人!
註1:AI人才需求成長74%!LinkedIn公布15大新興工作,你需培養哪些技能?
http://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5886/linkedin-emerging-job-report-2020
註2:2020人才趨勢報告 !LinkedIn:軟技能第一名是「創造力」https://www.mayohr.com/apollo/2020_hr_linkedin_report/
Name
Country Code
Mobile num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