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這樣的口頭禪嗎?「再說吧!」「再看看。」「我再想想。」如果是用來拒絕銀行貸款、電話保險的說詞也就罷了,但很多人明明內心有想要達成的目標、有渴望完成的事,卻因為一些小關卡或自我設限的心理,將「再說吧!」當成了「我會做,只是不是現在」的藉口。
步入人生下半場,「年紀」更成了「再說」的擋箭牌。想上健身房重訓,「這是年輕人做的事,我沒辦法…」想學英文,「我都已經這個年紀了,還學得起來嗎?」想發展新戀情,「這年紀談戀愛會不會被人家笑?」
其實,根本沒有人說什麼,都是被自己心裡的念頭嚇住了前進的腳步。
如果真的缺乏挑戰新事物的信心,不妨試著相信一次「吸引力法則」所闡述的:「要改變現況,就要先改變想法。」從「我不可能做得到」的負面思考,轉換為「我一定辦得到」的正面信念,你會發現,很多事放開膽子、面子等無謂的考量去做之後,其實比想像的更容易達成,人生也會因此變得更有趣!
更何況,年過半百,正是人生重新啟動的絕佳時刻,即使生活依然忙碌,但事業與財富已有相當的累積,孩子也即將離開家裡上大學、出社會,人生的發球權又重新回到了自己手中。可以說,把時間分割出來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是邁入五十歲後的最重要課題。
以學英語來說,中年後要重拾英文,根本沒有想像中困難,很多人會想:「可是我國、高中時期學的英文都還給老師了耶!」這正是被思考慣性綁架了!長期為大型企業開設英語課程的日本英語教授菊間宏美指出,國高中時期學的叫做「升學英語」,光看社會上這麼多人學了六年英文卻無法與外國人交談,就知道升學英語在真正需要「溝通」時派不上用場。
菊間宏美強調,遠離升學英語多年的社會人士,不僅忘了英語,也忘記當年死背單字、死記文法跟句型結構的「考試學習法」,只要能捨棄過去陳舊的觀念,以全新的狀態重新開始學英語,效果反而比年輕時學習更好。
更重要的是,若到了50歲才想學英文,要不是為了一圓年輕時未能好好學習的遺憾,要不就是有特定的動機驅使。不同於國、高中生學英文是為了通過考試,社會人士學英文是為了要能與人溝通,這才是語言的本質,英語作為商場、職場、情場及一般場合中溝通工具的重要性也更為凸顯。
事實上,台灣有許多企業每天都須接觸海外同事、海外客戶,且自從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遠程的線上溝通需求相較以往更是只增不減,缺少了實際見面的機會,職場、業務上應用的英語得更精準才行。
對許多中高階主管來說,「想要與海外分公司順利進行電話會議。」「希望不用透過翻譯,直接和當地員工談話。」「希望寫的信件能確切傳達心意。」都是相當具體的目標,也正因為社會人士是真正有需要以英語進行溝通,加上社會閱歷、人生經驗都更形豐富,與他人交流的內容也是真材實料,將成為提升英語能力的強烈動機。
換句話說,會說英語還不夠,腦袋裡也要有相對應的知識、想法、觀點才行。而到了50歲這個年紀,對人生自然已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若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能將這些想法用英語講出來,「用英語與外國人交談」這件事便會愈說愈快樂,促成主動學習的正向循環。
就算在公司內使用英語的機會不多,台灣也已有經營逾20年、口碑良好的線上真人英語教學平台TutorABC,其有來自全球80多個國家、100多個城市,多達3萬名以上的優良外師等著與人交談,初級者在家自學,大可放心開口說英文;已有一定英語能力、甚至是高階的演講者,也都可以在跟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師對談中獲得啟發。
在這個瞬息萬變、資訊不停迭代更新的時代,語言卻是不變的、最該優先掌握的能力之一,中年之後開啟終身學習的大門一點都不晚,我們可以選擇讓自己的下半場人生,更圓滿。
姓名
國碼
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