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為工具有助學習 線上實體混成教學成常態

混合學習浪潮,改變了疫後教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對身為i世代的年輕學子們來說,使用數位工具進行學習一點都不困難,疫情更加速推動了教育科技的普及應用。比起單純的直播或錄影課程,好的學習平台更能利用科技,營造出有如教室的真實感,激發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台北市中、小學及幼兒園恢復實體上課。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高中以下學校遠距教學授課再延長一周。高雄市各級學校及補習班延長居家遠距教學。」

曾幾何時,各縣市的各級學校,係恢復實體上課或持續遠距教學,竟需要新聞媒體以宣佈颱風停班停課的模式滾動式播報。後疫情時代裡,有人停課、有人復課;同一個班級裡,教室內有人正坐著上實體課、也有人只能透過螢幕上線上課,老師的班級經營得同時兼顧線上與線下,這樣的「混成教學」模式,已成為各級學校的常態。(延伸閱讀:疫後教育新常態》線上+實體課怎麼整合?「混成教學」全攻略

混成教學(Blended/Hybrid Learning):
學界尚未有明確的定義,基本上可認為是結合實體面對面上課以及遠距教學,讓學習者可彈性依據其時間及學習速度,來確保學習連貫的教學模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更指出:「混合學習已經成為正規教育和終身學習系統不可或缺的組成部份。」

數位工具有助學習,混成教學已成常態

自疫情爆發以來,在遠距教學上幫了全球無數師生的Google for Education便曾在一場線上座談中提出建言,呼籲老師們已增進的數位能力與數位工具,回到實體課堂也別放棄,下一階段應思考如何繼續善用線上教學優勢,結合實體來幫助孩子們學習。

比起單純的直播或錄影課程,好的學習平台更能利用科技,營造出有如教室的真實感。

簡單來說,就是要適應「混成教學」模式。遠距教學時使用過的各種數位工具,比如jabmboard(互動電子白板)能讓學生分組討論、遠距協作,回到教室時也不妨繼續運用,可比傳統的寫黑板(會被擦掉)、筆記本、交報告來得更清晰、迅速,也有助於紀錄學習歷程。透過科技協助,還能讓師生一同思考,如何幫助那些無法實際到校上課的孩子,甚至是遙遠的偏鄉學校,能如何透過網路與數位設備共同學習。

事實上,「科技融入教學」過去在台灣推行早已超過十年,但在學校端,卻因未編列相關預算,或因老師缺乏使用數位設備的意願與經驗,長期以來都是民間教育業者走得更前端,直到這兩年來新冠疫情爆發,所有學校都經歷了將實體課轉為線上課的陣痛期,「科技融入教學」才算真正落地,教育科技的產、官、學合作也才開始加速進行。

政府更拋出四年兩百億元的「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政策,要在今年9月前讓全國中小學偏校每生一台、非偏校每六班補助一台平板,當硬體資源不再是問題,下一步便是師資增能,如此在教育科技普及下,數位落差縮小,孩子的學習更有機會走向開放、均權的未來。

線上課專注力有限,善用遊戲與圖像提升學習興趣

停課不停學期間,許多家長都認為遠距教學的學習效果有限,一方面是要孩子從早到晚盯著電腦,精神壓力升高,若缺乏不同形式的活動,本來就難以持續專注。特別是幼兒園、低年級等年紀幼小的孩子,專注時間本就相對較短,老師必須設計各類有趣的遊戲如便利貼活動、猜字謎、線上遊戲競賽,或是利用圖像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

在這方面,如tutorJr等真人英文學習平台,因本來就不似學校必須一堂課接一堂課地上,每堂課限制在青少兒可發揮專注力的25分鐘內,又有電子白板、貼圖濾境、播放互動歌曲等科技機制做後援,學童的學習成效相對高,也成為許多家長讓孩子在家學英語的選擇。

這個暑假,tutorJr再次與永齡教育基金會合作,提供小學暑期的國語、英語、數學課程,將本來英語平台的教育科技優勢移植到國文、數學課上,受益於互動機制完善,即使同一堂課的學童來自各個不同縣市的學校,也很快就能融入課堂。

疫情加快數位學習浪潮,學習不再只是紙本和文字。如何陪伴孩子線上學習,是數位世代家長的新課題。

更重要的是,許多爸媽視3C為戕害孩童身心的物品,希望孩子盡量不要用,卻忽略生為數位、社群原生代的他們,在未來的社會裡其實很需要使用數位資源解決問題,也應懂得利用數位工具開發自我學習潛能。在平台是有益學習的前提下,不妨讓孩子嘗試自己獨立使用,早日習慣線上學習的多樣化環境。

Share:
Get a free Trial Lesson Now !

Name

Email

Country Code

Mobile number

Read and agree to accept the membership service terms of use, privacy and 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statement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