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使英文成為強勢國際語言,台灣在追求與國際社會接軌的洪流中,也已將學英文變成一種全民運動,而許多家長為了要孩子學好英文,都會被一些英文補習班或學校所強調的「No Chinese」所吸引,甚至將其列為唯一選項,這真的對孩子學好英文有利嗎?實際上,全英文教學並非適用於每一個孩子,家長想要孩子學好英文,千萬別掉入「No Chinese」教學這個大迷失(Myth)中。
先認清「雙語教學」
「雙語教學」源於美國,其原意是指通過採用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幫助學生在有意和無意間,學會兩種語言的使用技巧;兩種語言中一是母語,另一才是要掌握的目標語言(在台灣來說多半為英文)。然而雙語教學的概念被引進後,大部分的解釋和實踐多半被擴充為「營造中、英語或中、外語融合的學習環境」,或甚至是「ESL」(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反而與「雙語教學」的原意有所差別。
由於台灣並非以英文為官方用語的國家,因此英文並不是我們的「第二語言」(second language)。就此而言,台灣學習英文應該是EFL(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 ),就是把英文當作一種外國語,所以「雙語教學」,是希望用母語來學習「目標語言」的機制,讓母語為非英語的學生,能夠順利將英文做為主要的溝通及學習工具,而母語正是學習英文的媒介或橋樑。
全英語教學未必有利孩子
由於我們並非英語國家,一些學校或幼兒園裡面所營造的全英語環境,其實並非為一自然的英語環境,因為整個學校或許除了幾位外籍老師英文較為流利外,多數的孩子及國籍老師,英文能力未必夠好,無論表達或發音也許還有問題;孩子勉強以英文溝通的結果,常會出現在發音、詞彙與結構上很「台灣化」、「中文化」的英文。這種原本屬於語言學習過程中過渡性質的「仲介語言」(inter language),在長期反覆使用卻缺乏足夠機會接觸正確形式、又欠缺專業英文老師的引導之下就此定型,對孩子長遠的英文學習,反而可能造成負面的影響。
母語是學好英文的基礎
語言的轉化其實就是編碼(coding)的概念。大家常說的「用英文思考」,對非母語者而言,其實幾乎是不可能的;雖然我們思考的時候是用意念而不是語言,但是語言會掌控意念,這整個過程就牽涉到編碼與解碼(decoding)。從這點來看,在學習英文上,非英語母語者反而有先天的優勢;另外,語言研究也指出,多數學習英文的孩子,在加入中文輔助教學後,有助於降低學習焦慮、提高學習動機以及學習自主性。
英國語言學家Ellis也指出,在所有的自然語言中,存在一些共同的「核心」規則,即便人類語言千差萬別,彼此之間仍有其相同的地方。既然語言之間有共同性,在學習另一種語言過程中,都會透過母語所獲得的各種訊息和抽象思維能力交織在一起, 構成了第二種語言的重要知識基礎;也就是說,學習英文時,完全脫離母語是不可能的,而且,孩子的母語能力,會決定他們對世界的認知程度,也會影響他們吸收知識的多寡。在學習語言的機制相同下,當孩子學好如何處理母語後,就會更懂得解讀語言的規則,及分析、歸納、學習的方法,進而能幫助他們以較快的速度理解新的語言。
對話性互動學好英文
學者H. B. Long指出,語言必須通過「對話性互動」 (conversational interaction) 才能學得好,而興趣是學習的最重要因素。孩子學英文,重要的不是「父母英文能力如何」,而是「引導方法」,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讓孩子從快樂中學習,就是「最好的方法」。此外,父母心態也很重要,如何避免孩子學習中焦慮,從生活中循序漸進引發孩子學習興趣,孩子才會願意持久學習。
台灣目前沒有英語的環境,勉強造就全英語環境其實是一種假象。還好拜科技之賜,讓學習能夠拉近差距;不只是城鄉的距離,更是國際的距離、階級跟資源的距離,只要能讓孩子對語言有興趣,就隨時有空就能學、任何地方都能學,而父母也可在生活中以英語來和孩子對話,反而比一天到晚「全英語 No Chinese」更自然!
當今全球雙語浪潮,鼓勵培養孩子與世界溝通的能力,擺脫傳統學習模式,強調以科技智慧輔助,營造全英文的學習環境,進而提升學習效果。全球擁有超過 30,000 名雙認證外師的 tutorJr,以 AI 科技即時配對最符合青少兒的課程,致力創造不用出國,在家就能隨時進行全英文互動的學習環境,以輕鬆快樂的方式,增進口說對話能力,上課時間可彈性安排,節省家長的寶貴時間,每天只要 25 分鐘,沉浸在母語式的環境當中,自然而然提升學習興趣與個人信心。
現在只要填寫以下表單,就送您的孩子「英文程度分析和試聽課程」,可以了解 tutorJr 為兒童專屬規劃的課程與教學方式是否適合您的小孩,讓孩子的視界更寬廣,只需一分鐘的時間:(每人限填一份喔,孩子需 3 歲以上)
Nome
Código do país
Número de cel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