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豪在公司做了五年,「想離職」念頭從沒停過。他經常吐苦水,最初朋友還鼓勵他勇敢離開,但聽了三年同樣抱怨後,朋友後來也忍不住說:「一直嚷著要離職的人,通常最不會離職!」
此話一出,阿豪當下啞口無言。聚會解散前,朋友嚴肅告訴他:「既然離職念頭從未消失,代表不能再被動讓外界替你做決定。必須主動出擊、改變現狀!」
離職就像離婚,待愈久、愈難真正離開
為什麼總說要離職的人,通常最不會離職?因為「離職就像離婚」,並不是一個簡單、輕易可了結的關係;在一間公司待得愈久,就如同在一段不良婚姻關係中待得愈久,離開的成本也會不斷墊高。
儘管人資專家常呼籲別太頻繁更換工作,避免遭企業質疑「忠誠度」,但事實上,企業其實也不青睞在同一間公司、同個崗位待太久的求職者,因為他們可能是以下兩種類型:
1.人脈與經驗有限,作業模式較僵化:現今市場變動快速,跨領域、跨產業人脈和經驗將在關鍵時刻幫上忙。如果求職者雖然長久待在同一公司,但擔任不同職位,或從前已是中高階主管,那依舊能累積許多豐富經驗。
然而,如果求職者在同一間公司、同一崗位過久,不只職場人脈、經驗較受限,工作方式也容易被前公司組織規則影響,較難適應新模式。
2.性格害怕變動,難以接受挑戰:性格決定命運,職場命運也是。能力強的人不一定敢於跳槽,這多少反映他們性格較不喜歡變動、挑戰。如果企業需要高彈性、高挑戰人才,性格保守的求職者通常不受青睞。
四大步驟,用心智圖釐清情緒盲點
那麼,阿豪是哪一類型求職者呢?他遲遲不敢離職的原因為何?讓我們來用心智圖思考陪阿豪一步步釐清情緒盲點。
英國學者Tony Buzan在1970年代發展出心智圖(Mind Map)思考法,運用圖像輔助一層層向外放射狀延伸,讓人類的思考更具有空間感。被朋友點出困境後,回家後的阿豪依據心智圖思考的四大步驟,對自己「抽絲剝繭」。
雖然以前也畫過心智圖,但這一次,他打算用英文來思考。為什麼呢?因為美國芝加哥大學在2012年曾發表研究指出(註一),用外語思考時讓人更願意承擔「有利的風險」並做出更理性抉擇。為了避免自己潛意識裡又再度逃避離職可能帶來的風險,於是阿豪刻意用英文來繪製心智圖:
從「被動接收」轉為「主動出擊」
用心智圖思考後,阿豪才發現遲遲不敢離職的兩大原因:
1.「離職後,還能遠距工作嗎?」
他工作表現頗佳,因此老闆允許在家遠距工作,可免於通勤之苦,害怕一旦換了工作,再也無法擁有「遠距工作」福利。
2.「就算換了公司,同產業其他公司是否也有同樣問題?」
他熱愛目前工作內容,閒暇時會自行進修產業趨勢,但內心並不認同所待公司的制度、文化;同時,卻又害怕同產業其他公司也有讓他看不慣的同類問題。
原來,阿豪屬於第二類求職者,也就是:能力不差,但膽怯做決定。深怕一旦轉職失敗只能怪罪自己,於是乾脆把選擇權拋給他人,讓自己處於「被動接收」狀態,期望藉由外界變化(例如:老闆主動提拔、其他公司主動挖角、甚至是被公司直接裁員等等)讓他能「順勢」轉職成功。
這一次,他決定「主動出擊」。他針對「遠距上班」、「公司制度」兩大在意點,開始積極尋找同產業內的其他公司,不只運用既有人脈請朋友留意職缺訊息,也主動找上獵頭提出明確需求。
三個月後,他終於順利轉職。雖然新工作更困難,使他初期得花更多時間來適應,但因為能維持原本遠距工作模式,新公司文化理念也相近,阿豪反而很少抱怨了。「自己選擇的人生,或許不一定會更輕鬆,但通常會更開心,」他說。
你也想學會如何用英文練習心智圖思考,並化被動為主動嗎?或許可以使用TutorABC真人線上英語教學平台。這裡不只有超過80個國家、約3萬名母語師資顧問,師資也都擁有TESOL與TEFL等英語教學認證,教學模式並不是讓學生只能被動接收,而會引領學生用英文思考、表達,掌握英文的主動思考力!
註一:參考TutorABC部落格文章https://blog.tutorabc.com/blog/2020/02/06/20200206c/
Nome
Código do país
Número de cel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