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養本就該「一魚三吃」: 玩積木、寫程式與顧好學科 根本是同一件事

「媽媽,同學都有在上『死潰曲』耶! 我也可以學嗎?」小孩說。
「什麼什麼,S…什麼曲?」媽媽緊張問。
「弟弟講的是Scratch,是一種積木程式啦!現在很多小朋友都有在學」爸爸淡定回答。

 

暑假期間,你的孩子也正在學Scratch嗎?

近年間,Scratch越來越熱門,每年寒暑假都能看到五花八門的程式營隊以此為號召。而今年因應疫情,以往被認為在實體上課才有效的程式課,紛紛轉到線上開課,這也讓越來越多的孩子與家長開始接觸程式教育。

然而,有更多的家長開始有著「不當工程師,也要學程式嗎?」或是「學程式會不會很難?」的疑問,若從Scratch的角度來看,只要會兩件事,學程式都不會有問題。很慶幸,這兩件是人類以生俱來就會了。

孩子懂程式其實不難!
「堆積木」與「給指令」是天生的

Scratch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所設計的,學習者事先不需要有任何學習程式的經驗,透過「積木塊」的拖曳,只要把放在正確的位置(堆積木)、輸入積木塊中的數值(給命令),就能完成一支小型遊戲或簡單動畫。

還記得孩子人生拿到第一組積木時的樣子嗎?無師自通就會自己把積木堆疊起,或是當有天你發現孩子開始對人、事、物給指令,可能是對哥哥說「幫我拿衛生紙」,也可能是對毛小孩說「狗狗借過,我要坐這裡」,更或者是「這個故事,要這樣…這樣說」。

「堆積木」與「給予指令」是人類天生就會的事,Scratch就是把這兩件事時實踐在學習程式上,自己動手作出自己的作品,想像一下,如果我們要做一個丟皮球,海豚會去撿回來的遊戲,該怎樣做呢?

你會需要設置皮球與海豚,按一下滑鼠投擲,當按下後皮球投出去,海豚往球的方向過去,在Scratch中,就是用把「程式積木」堆疊起來,組合出能產生動作的「程式指令」,呈現「海豚撿球」的結果。

令人興奮的是,當一步步的從無到有完成這個主題時,外在上孩子是在學程式(把程式積木串連在一起,變成一段指令),實際上卻是在學「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的素養:
融合STEAM、學科、積木觀念的程式教育課程

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正是108課綱以素養為核心,希望達到的成果嗎?

是的,當老師給予程式設計的題目後,老師會引孩子思考,進而拆解,如上述的例子

  • 兩個物件:皮球、海豚
  • 一個按鈕:按一下滑鼠觸發投擲
  • 先前動作:被投擲皮球,從A點移動到B點
  • 後發動作:海豚往球的方向過去撿球(動作),

在過程中孩子也同時學習到「發現問題」與「運算思維」。

tutorJr的程式課程,就是以2C2P(2C: Communication溝通,Collaboration合作;2P: Problem Finding問題發現,Problem Solving問題解決)為核心,並強調動手作、跨領域、生活應用,這也是歐美、新加坡等先進國家推行多年的STEAM教育

在課程中,tutorJr融入國小學科的知識點,將自然科學、數學、英文等學科放入程式設計的主題中,例如:透過調整數值的大小,改變發光程度,藉此呈現自然科學課本上星星亮度的知識。

此外,透過Microbit感應器的應用,結合Scratch程式與珍珠板製作的捕蟬網,加上自然科學中公蟬蟬鳴、母蟬不蟬鳴的知識點,讓孩子選擇抓公蟬或是母蟬;或是結合美勞紙作的釣魚捲線器,訓練孩子手眼協調與製作觀念,同樣搭配 Scratch程式、Microbit感應器、大型電視螢幕,呈現出類體感的釣魚遊戲。

更值得一提的,tutorJr程式教育的一對一課程中,老師還會引導孩子訂出題目,與老師溝通、討論如何透過Scratch來完成,做出屬於自己的作品。真實讓孩子體驗一趟「從頭到尾自己來的STEAM與程式設計」之旅。

紙作美勞、Scratch程式、Microbit感應器,讓孩子「動手、動腦」建立解決問題的素養

108課綱將「程式設計」列為國高中必修課,許多家長已經開始提前讓孩子接觸程式,而提前學習程式的好處不只在於日後銜接,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應用在生活上。

爸媽們不妨想一想,若把課業也當成一個任務,用解決問題的方式安排自己的時間、計劃,孩子是不是也能在學習上更加的自律與進步呢?相信這正是每一位父母期望看見的教育成果。

讓孩子在程式學習中發現天賦:tutoJr 1對1 Scratch 課程

Compartilhar:
Siga-n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