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工作過度的歷史人物2022 ─ PART1》司馬光:小時破缸救友,長大累到沒有朋友

鼎鼎大名「破缸救友」的司馬光,在朝廷上也是過勞上班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不少過來人在談及工作心法時,會語重心長地提醒「別把同事當朋友」,簡單一句話勾勒出職場上暗潮洶湧的人際關係。不過,面對專業領域遭遇的問題日漸複雜,只憑一己之力來解決,不止費時、結果還不一定能令人滿意。未來的工作模式,更加重視溝通和與他人協作的能力,懂得透過合作截長補短,幫助職場人不再天天熬夜爆肝,碰到挑戰都能一一克服、漂亮過關。

 

根據國際勞動統計,2020年時台灣勞工每人的全年總工時高達2021個小時,在全球參與評比的四十個國家中排名第四,因而被稱為「過勞之島」。台灣人勤勤懇懇、認真工作的身影,創造過戰後經濟奇蹟、同時進化成現今科技圈廣受好評的優質人才,然而在過勞的陰影籠罩下,也讓人忍不住反思,難道只有「燃燒自己、犧牲生活」這種工作模式,才意味著擁有職場競爭力嗎?

 

吃苦、耐操、又便宜,台灣人才真好用?

 
提及司馬光,我們首先想到的常是他廣為流傳的小故事,年幼時的司馬光跟其他同伴外出遊玩,遭遇突發危急狀況,沈穩機智地抱大石頭砸破水缸,救出不慎掉入缸中差點溺斃的小朋友。從小便因天資聰穎而被稱為神童的他,在日後不負眾望地編寫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跨越朝代的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在身後留下了重要的史學經典。

不過,大部分人卻較少注意到,司馬光20歲風光考中進士「初入職場」後,仕途並非想像中順遂。尤其因為跟實施新政的王安石理念不合、爭執不斷,導致「外派」遠離朝廷長達十五年。直到王安石垮台,在如今標準已過退休門檻的他,以67歲高齡重回權力核心擔任宰相,殫精竭慮地工作,卻僅掌權短短一年左右便因病去世。

司馬光好不容易找回舞台、有機會施展經世濟民的政治抱負,想快速撥亂反正、彌補空白的十五年時間,卻疑似「用力過猛」而積勞成疾,這種在高壓環境下吃苦耐勞的表現,竟跟在被稱為「過勞之島」上工作生活的台灣人,有幾分相似。也難怪各國科技業大廠,都十分喜歡如此耐操好用又相對便宜的「台灣人才」。

能者多勞,還是能者過勞? 有能力又負責的人企業都想要,但也是常被欺負的一群

 

封閉心態,變相加重肩上負擔

 
除了扎實訓練和靈活應變的能力之外,台灣人忍辱負重的「阿信」性格,反映在職場上,就是時常能夠一個人當多個人用,讓包括蘋果、Facebook、微軟、Google、Amazon以及LinkedIn等眾多國際品牌,都將台灣視為寶庫,紛紛來台招募研發人才。

在那十五年外派的過程中,司馬光主導編纂總計二百九十四卷的巨著《資治通鑑》,為了寫成此書,以他自己的話來形容是『筋骨癯瘁,目視昏近,齒牙無幾,神識衰耗,目前所謂,旋踵而忘。臣之精力,盡於此書』(出自《進資治通鑑表》)全心投入著作到眼睛、牙齒、精神、筋骨全都出毛病,即使有其他學者參與,但求好心切的他,從擬定全書體例、到最後的刪修訂稿,全都親力親為、不假他人之手,且『日力不足,繼之以夜』,常常加班、鮮少休息。

雖然說,事必躬親可以視為負責任的工作態度表現,但若是像司馬光那樣,因為堅守自己的理念原則,總認為「道不同不相為謀」而跟別人劃清界線,甚至曾因為強硬到難以溝通而讓蘇軾怒稱其「司馬牛」,或是信不過他人的能力,凡事都要攬在自己身上,時間一久很容易會發現,做起事來將變得既吃力、又不討好。

職場辛酸,莫過於認真工作卻總是「揹猴子」,但卻遭人所指

 

擁抱溝通協作,好過單打獨鬥

 
由於產業技術的進步發展,加上現代社會分工精密,導致職場中出現的問題日趨複雜,越來越難以獨力解決,一但涉及多重領域的知識技巧,還執意要獨立完成手上的工作就變得很不切實際。

Udemy Business在其提出的《2022職場學習趨勢報告》中觀察到,當前企業最重視的四大軟實力,分別是溝通及團隊合作領導與管理、生產力和協作技巧個人發展與健康,其中前三項都跟人際互動有關,顯見在未來的職場環境中,是否跟具備其他人合作的能力,將直接反映在生產力上,並且大大影響職場人的升遷發展。

學會「協作」能讓一個人的力量變成一群人的力量

在分工明確的現在,面對層出不窮的多變挑戰,職場人需要懂得跟團隊合作、調動彼此資源。保持開放的彈性態度,聆聽他人的需求和看法,掌握溝通協作軟實力,才可以幫助我們快速達成目標,不再因為總是孤軍奮戰而做到疲憊心累。

非洲諺語說:「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提醒我們職涯發展是場馬拉松,一個人悶著頭猛衝,就算短期內能看到部分成果,但難以堅持長久。學會溝通、和與他人協作,將比單打獨鬥獲得更多的資源與更好的成果。唯有擁有良好的團隊溝通協作能力,才能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借力使力、交出令人滿意的好成績!

Paylaş:
Bizi Takip 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