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爸媽知道的是 因為疫情而迎來的史上最長暑假,快在家裡悶壞了嗎?夢工廠近期即將上映的動畫電影《奔馳吧!小馬王》透過小女孩樂琪與小馬王的相遇,帶著我們認識從無律、他律進入到自律狀態的兒童認知成長三階段,經由他們共同的冒險,一起來體會如何透過自律獲得真正的自由吧! |
防疫期間待在家,Netflix串流平台上的影集《小馬王:自由奔馳》持續熱播,受到許多大朋友小朋友的喜愛。但你知道嗎?這系列影集的概念,來自2002年上映的夢工廠經典動畫片《小馬王》(Spirit: Stallion of the Cimarron),當時電影上映不久便碰到了SARS爆發。而第二集《奔馳吧!小馬王》(Spirit Untamed)作為影集版故事的前傳,則將在2021年的新冠疫情中登上大銀幕。
相隔十九年、且都恰巧碰到重大動盪的《小馬王》系列電影,不只為不安的人們帶來勇於挑戰未知的力量,也正好給親子一個溝通對話的機會,在巨大的社會變動下,一起尋找重新看待生活的方式。
《奔馳吧!小馬王》劇情簡介 由爺爺和姑姑照顧長大的樂琪(Lucky),因為闖禍,被送回在媽媽家鄉獨自生活的爸爸身邊暫住。來到小鎮後,樂琪遇見了極具野性的小馬王Spirit,為之深深著迷。樂琪的媽媽騎術精湛,但多年前在特技表演中意外喪生,爸爸至今仍未走出喪妻之痛,害怕樂琪也因為騎馬而受傷,嚴厲禁止她再接近馬匹,原本就生疏的父女關係瞬間降至冰點。直到某日,一群不懷好意的盜賊抓走了Spirit的同伴,樂琪決定不再袖手旁觀…… |
根據家扶基金會調查,居家避疫期間,超過五成的家長發現親子關係變得緊張,尤其在家工作必須同時身兼員工與父母兩種角色,不只要完成工作上的要求,還得時刻「盯」著孩子「做該做的事、別做不該做的事」,時間完全不夠用。
面對這種情況,立下規矩是最簡單的作法,只要定時檢查他們有沒有乖乖照做,「結果」對了就好。如同樂琪的爸爸一樣,用「規定、禁止」來確保女兒的安全,卻忽略了樂琪討厭教條約束的個性與逐漸展露的天賦。
這些規範和限制原都出於好意,希望保護孩子避開危險、並且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不過,多方嘗試和探索是學習的重要過程,被以「安全、為你好」為名而訓練得聽話的孩子,可能不會闖禍、省去爸媽操心,但好奇心與創意,卻也容易在不知不覺中一併被扼殺。
因此,比起「聽話」,親子專家更建議幫助孩子們學會「自律」。
剛開始樂琪投其所好、充滿毅力地天天去找Spirit培養感情,即使一再被「打槍」也不氣餒。之後當她下定決心、帶著好友踏上冒險旅程時,展現出無比堅韌的勇氣、與強烈的意志,即使面對高山深谷,也能勇往直前,不輕易被擊倒。
十九世紀重要的英國法學家Alexander Paterson認為,「自律的關鍵是動機,當一個人擁有充足的動機時,自然而然就能自律。」一旦總由大人設定目標、天天叮嚀,孩子就會像被紅蘿蔔跟鞭子趕著走的驢子,叫一下才會動一下。
美國總統Abraham Lincoln說,「自律是你在『當下想要的東西』和『最想要的東西』之間做出選擇。」每晚玩著手機捨不得入睡、早上醒來時舒服的床鋪也很吸引人,因此每天起床總成了親子間的戰場,然而只要碰到校外教學,他們自動會早睡早起、根本不需要三催四請。可見,只要陪著孩子找到自己選擇的目標,內在的動力便能有效地幫助他們建立自律習慣。做想做的事,不需要別人「盯」。
上路冒險的樂琪雖然看似掙脫了大人的約束,卻更加感受到責任的重量。當她清楚自己的目標在哪裡時,儘管爸爸姑姑都不在身旁,沒有大人時刻耳提面命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行,但她卻不再莽莽撞撞,而是小心謹慎,為了達成目標而努力。
曾有句廣告台詞說「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讓不少人誤以為「自由是隨心所欲」,卻沒注意到任性放縱後得承擔的後果,讓人變得更不開心、不自由。
反而是法國哲學家蒙田點出,「真正的自由,是在所有時候都能夠控制自己。」自律與自由看似相互矛盾,但因為是「經由自我克制」來「達成想追求的目標」,反而不覺得受到限制。
「想學會彈〈鬼滅之刃〉所以天天練鋼琴」、「不想看牙醫所以飯後乖乖刷牙」,幫助孩子找到目標、練習建立紀律並主動遵守,他們才有機會發現,原來自律與自由並非互相對立,而是一體兩面。
當爸媽一直追著孩子問「功課寫完了嗎、書包收好了沒」,實際上是扛下了他們該負的責任,減少了練習從「他律」轉變到「自律」的機會。適度的放手,給孩子機會去學著建立目標、追求夢想、並且讓他們證明自己有能力自我管理,孩子將從心態上感受到真正的自由,而爸媽也可以從照三餐嘮叨的碎唸中解脫。
總有一天父母得鬆開扶在腳踏車後的那雙手,孩子才能學會騎車、自由地探索世界。當爸媽試著說出「I believe in you」(我相信你)的鼓勵時,孩子們也將從《奔馳吧!小馬王》的故事中,理解自律與自由的真諦。
姓名
國碼
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