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爸媽知道的是⋯ 穩定的人生,的確是最大幸福;追求穩定並沒有錯,錯的是不少人誤以為「穩定=沒有變動」。事實上,真正的穩定是——擁有隨時應對、管理變動的能力。 |
孩子滿一歲了。親友齊聚的抓周現場上,無論他「抓」到什麼,幾乎所有爸媽最大心願都是:「希望大寶未來能一帆風順!」
可是啊,真的很抱歉,沒有人能夠一帆風順。你沒有、他沒有、孩子也一樣沒有。
雖然如此,但我們都在風險重重的生命中,學會應對、管理變動的能力,進而打造出一個禁得起風險、耐得起變動的人生。
「聽爸媽的話,畢業後去考公職,未來就不需擔心任何風險了。」
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海嘯,當時不少對未來茫然的新鮮人,在家長鼓勵下一窩蜂地擠著進入公職窄門;其中,多數人並非具有服務大眾的熱誠,而是腦海裡只想著:避免風險。
在華人文化裡,「風險」似乎是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概念;但在歐美管理學領域,風險則是大自然「必然」存在、且需要進行「管理」的因子。
以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理論為例,關注的是如何找出風險、評估風險大小及潛在影響,並盡可能透過事前預防處理,將風險所帶來的損失壓到最小。請注意,這裡談的是「講損失壓到最小」,而非「追求零風險」。
另一個關鍵則是,風險管理也重視我們要如何看清楚自己手上有哪些「牌」,並透過資源分配來管控風險,餘下的其他資源就能用來追求更有價值的事物。
若借用當今防疫概念,風險管理就是——既然風險無法「清零」,要做的就是找出它、分析它對我們的影響,再挪用一點手中資源來好好管理它,避免波及其他更重要、更美好的事物。
換言之,如果家長總盼望替孩子鋪下一帆風順的未來,卻無視生命中必然的各種風險,那潛藏的風險就彷彿無症狀感染者一樣,在我們不斷逃避、再逃避的人生中,悄悄地擴散、傳染,並在未來某一刻引爆危機。
「可我們也不求別的,只希望孩子能過上穩定人生,這樣也不行嗎?」
沒錯,穩定的關係、穩定的工作,正是所謂「平凡才是最大幸福」。追求穩定並沒有錯,錯的是不少人誤以為「穩定=沒有變動」;然而,真正的穩定是——擁有隨時應對、管理變動的能力。
以感情來說,一段關係之所以穩定,是因為雙方都能隨時察覺對方需求上的「變動」,並給出合適回應;以工作為例, 一個人的職涯之所以穩定,是因為他能隨時體察市場需求的「變動」並提升自身能力,即使原公司不幸受到衝擊倒閉,他也能靠實力順利找到更好的新工作。
那麼,要怎麼讓孩子學會「管理」變動呢?先別想太遠,就從要求他們負責自己的一切來做起!
就算只是孩子,每一天的日常也都充滿小小的風險;爸媽別總是幫他們擦屁股,放手讓子女自行承擔後果。
例如:訓練孩子主動看聯絡簿,主動完成老師指派作業,或主動提醒爸媽需要協助什麼。家長只要在孩子睡前稍微檢查一下即可,如果到時發現他們忘了寫作業、忘記準備某某文具,讓孩子明天自行承擔可能被罵、或借不到文具的風險。
孩子或許會因此失眠,忐忑不安地度過漫漫長夜,但這都是他們人生中必經之路;之後的他,會記住那個因準備不足而難以入眠的夜晚。
雖然孩子是獨立個體,但畢竟心智發展尚不成熟,有時總會做出「爛選擇」;然而,如果那個爛選擇並不會太過傷害身心,爸媽其實大可讓孩子體會一下爛選擇所帶來的爛後果。
如果孩子選擇熬夜,就得面對隔天可能睡過頭、上學遲到的風險;如果常常玩耍到錯過正餐時間,就得面對肚子餓的風險。爸媽要做的,並非幫他們把前方風險「清零」,而是事先告訴他們做某項決定可能帶來的風險,並傳授如何進行風險管理。
舉例來說,如果孩子因為過度投入某項興趣而總是挑燈夜戰,那可以告訴他:埋首興趣很快樂,但你可能睡過頭、錯過明天早上最喜歡老師的國語課;或許可以平日正常上課作息,週末兩天再通通獻給興趣,這樣不就既能上到喜歡老師的課、也能維持原本興趣嗎?
當孩子學會「風險管理」,他就能在風險重重的生活中,提早判斷風險、運用手中資源,並如同遊戲闖關一樣過五關、斬六將,從中學會應對、管理變動的能力。
抱歉孩子,你不會一帆風順;但也恭喜孩子,你將擁有一段愈挫愈勇,真正禁得起風險、耐得起變動的「穩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