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在玩電腦,下禮拜要考試,你複習完了沒?』
『怎麼比上次考試退步5分?』
『這麼簡單的題目也答錯,你一定是太粗心了!』
『考卷訂正完了嗎?下次不能再犯同樣的錯喔!』
家有學齡孩子的家長,對上面這幾句話一定不陌生。爸媽們都希望孩子的學習成績能有好表現,但偏偏自動自發的小孩少之又少,因此不得不囉唆地跟在他們背後不厭其煩地提醒。然而,不管爸媽們多麽語重心長,也很少看見孩子因此成績進步,反而越來越抗拒學習,令爸媽們頭痛不已。
近年來,網路社群上到處流傳著一句話:「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靠爬樹的能力來評斷一隻魚,那隻魚將終其一生都相信自己是個笨蛋。」有人說這是愛因斯坦的名言,但實際出處已不可考,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句話點醒了許多人。
只要看過小寶寶學母語、模仿大人舉動,一定都認同『每個小孩生下來時都是「天才」』這句話,他們所擁有的絕佳學習能力與驚人創造力,無不令人讚嘆。然而,進入學校體系後,似乎就從天才變回了「凡人」,大部分的孩子都開始為學業掙扎、對分數苦惱。
因材施教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依照每個孩子的長處來給予適當的教導,藉以發揮他們的優勢。然而當考試成了學習的唯一評量,就好像不管孩子在體育方面是擅長跑步、還是游泳,全部都叫他們去比賽爬樹一樣,只用一個單一死板的標準來衡量,不只忽視了每個個體的特色,更有可能扼殺了能讓他們從人群中脫穎而出的獨特天賦。
考試制度原本設計的目的,是用來鑑別學習者的學習狀況,幫助他們釐清自己對於學到的東西是否了解,同時方便老師及學校管理教學進度。但因為如今考試結果的成績,跟排名、升學、甚至未來出社會後的就業緊密掛鉤,導致許多家長開始患得患失,成天追著孩子的成績跑。
出考題不是為了考倒學習者,又要能對學習成果有基本鑑別度,因此,不能設計得太難、也不能太簡單。大部分的考試題目,在這樣不斷來回修正難易度的調整下,會呈現比較中庸的結果。
但「分數至上」的學習態度,硬要把每個孩子塞進這樣的中庸鑑別手段中,等於變相地強迫他回歸群體的「平均狀態」,擠入既有的考試框架中,聚焦在「考不好」而落後於其他人的部分,卻又抹殺了他們原有可能更為特出的表現。總是用『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這個地方、考試又不會考』,或是面對孩子擅長的項目,卻潑冷水地說『如果唸書有這麼認真就好了、你一定常常考第一名』,對他們的長處視而不見,長久下來,孩子對學習當然會變得興趣缺缺。
其實,考試本身沒錯,錯的是我們看待考試成績的方式。英國都會大學(London Metropolitan University)的Prof. Merryn Hutchings曾經發表過一篇研究,注意到「重視考試成績的教育風氣,對英國學童的幸福感還有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小影響。」除此之外,「擔心考試成績」讓孩子們變得焦慮不已,不論成績好壞,都已給他們帶來極大壓力。
請回想一下,即使不懂「成績」是什麼的一兩歲小寶寶,也會因為「學會某件事」而興奮不已,當他們模仿大人疊起高高的積木、把球丟入籃筐、或是僅僅按下開關讓電燈亮起來,都能讓他們開心地大叫。不管是學到一個知識、一種技能,這種內建對於學習的熱情,天生就能給我們帶來滿足感。
因此,找到學習的成就感,絕對比用「考試成績」來激勵、警示,更能夠鼓勵孩子主動學習。以學英語為例,tutorJr線上學習平台聚焦在英語口語聽、說的溝通練習,由外籍老師全英語授課,能幫助孩子在面對外國人的時候,更自在地開口說話。上課的過程中,「英語」成了孩子與老師互相理解的橋樑,而非要死背記下的單字或句子。他們會發現,當對於英語的掌握度越高,雙方的互動就能愈加順暢。這種當下的滿足與成就感,將勝過「背多分」的傳統英語學習法,並且促使他們學得更有動力。
相信對大部分的爸媽來說,比起要求自己的孩子是個天才,他們更希望孩子能從主動學習中獲得樂趣、不斷成長。請記得,別讓考試成績綁架了孩子的學習,幫助他們從「學以致用」的過程中,找到成就感的來源。如此一來,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展現出過人的天份與能力,面對學習,就再也不需要爸媽天天操心了。
姓名
國碼
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