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腦天生的?孩子學習英語這樣教才有效

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與態度,是孩子語言學習的重要關鍵。

「我們家小孩沒有語言天分」
「我們家的也是,學校教都跟不太上」
「我們家哥哥也是考得不好」

身為家長的你是不是也有同樣的感慨呢?特別是當幾次的考試成績出來後,原本對孩子語言表現頗有期待的你,只好默默的在內心告訴自己「孩子沒有語言天分」,但真的是這樣子嗎?

有語言天分的說法

 
德國萊比錫的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PI)在2011曾經發表過,人類是否擁有語言天分,決定於基因「FOXP2」。「FOXP2」並非首次被發現,早造90年代,科學雜誌「自然(Nature)」就曾說明,牛津大學曾針對一個家族進行研究,該家族好幾代有語言障礙,除了在「身體」不善於控制舌頭與嘴唇,對於「意識」也不擅於詞彙句子的組成。多年後,才發現關鍵就是「FOXP2」。

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PI)嘗試把人類的「FOXP2」移植到實驗小鼠身上(取代老鼠原本的FOXP2),竟然發現老鼠學習力變強,變得更聰明。主要原因,是該基因能幫助人類善於控制口腔的肌肉,也就是說話會用到部分。

可是,我的孩子也能正常講話呀?為何就是沒語言天分?

資料來源:東森新聞雲─學語言真的靠天份!科學家發現「語言基因」

無語言天分的說法

 
事實上,許多精通多國語言的人士,多數共同認為,自己並非有異於常人的語言天分,只是找到正確的方法、有屬於自己的學習模式,而且在不同語言中找到類似的關連,才能把一個語言學完後又學習下一個。

至於為何要去學習多國語言,有的人認為是熱愛,想要了解不同的文化;也有的是生活背景,從小就接觸多國人士,或隨著父母移居不同國家。不論是哪一種,最後都是先會了一個後,學了下一個,從中建立了自信心,越學越多。

更多這樣的人認為,一點一滴的累積(不避免的,還是得下一些基本工夫),才是學語言的方法,或許更能這樣說,學習語言若有「速成」方式,就是盡可能「使用」出來。

無論用什麼方式,能養成持續學習的習慣,才能慢慢累積實力。

其實你的孩子有語言天分

 
家長們可以回過頭來思考,孩子真的沒有語言天分嗎?

如若從「FOXP2」基因來看,你的孩子相當有天分,因為他學會了自已的母語,在說中文上沒有問題,沒有口腔肌肉控制不易、沒有詞彙語句組織不佳,有時候反而你還認為他「太會說話」。所以就基因與構造來說,大家都是有天分的,那究竟是什麼讓我們望著語言興嘆,對自己說:孩子沒有語言天分? 是「成績」與「比較」!

父母們不妨回想一下,當年自己念書時,甚麼時候開始放棄某個科目,認為自己沒天分?就是幾次發現自己考不好的時候!與同班同學一比較,加上老師的眼光,發現自己好像真的比較差。加上無奈考不好的心情下,人總會要給自己一個理由,給自己一個出口,答案就是:沒有天分

此時身為父母的我們,是否也用同樣的方式,看待孩子呢!?

再回想一下,那時孩子一開始接觸英語的模樣,是不是對於學習英語躍躍欲試,回到家還會跟你分享今天學了那些「單字、句子」,迫不急待的講跟你聽,得到你的稱讚,直到有成績、有比較後,就認為自己比較差(父母也一起認為孩子「沒天分」)

三個觀念,改變你對孩子學習語言的態度

 
誠如上述所言,如果孩子能說好母語,那孩子就是有天分的,這也是為何許多語言專家、外國人士與網紅一直呼籲台灣家長,先把「母語」學好,反而更有助於學習外語。此外,學習語言的關鍵,在於「使用」語言,而非只有「吸收」語言的相關知識,兩件事差別在於若只是背單字、文法、句型卻沒有用出來,就只是「知識」,用出來才能稱為「能力」。

語言要長期儲存於大腦,就要「延長出現的頻率」,所以,當它只是知識的時候,我們只能利用反覆背誦、抄寫來增加延長出現的頻率,增加記憶,最後用在考試之中,這也是為何大部分台灣人英語能力最好的時候是高中考大學時,隨後,幾乎都忘光光,因為只用於考試,考完後再也沒背誦、抄寫。

而能力的提升則需要透過持續以「使用」來練習達成。如多語言能力者,有人是透過持續閱讀、有人是透過頻繁與母語人士溝通,也有人是持續寫作。

因此,我們可以歸納三個幫助孩子學好語言的觀念:

  • 你的孩子有語言天分,他母語沒有問題
  • 學習語言「使用」才是能力,學而不用只是知識
  • 不要用成績與比較,那只是考試能力,而非語言能力

 

語言學習要多聽、多用、多講,這樣才能自然融入在生活當中。

tutorJr是最早用線上學習,引進外國專業合格師資的兒童英語機構,每位老師均具兒童教育經驗,透過與外國老師的直接學習與溝通,讓孩子從小就在宛如國外的學習情境中,強調「運用英語」來學習英語,是最能讓孩子開口說的英文課程,搭配牛津大學出版社的兒童英語教材,引導孩子開口對話,循序漸進的使用英文、學好英文。

分享這篇文章:
追蹤Tutor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