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通常發生在孩子進入青春期的階段,約莫從12歲至18歲,也就是國中到高中的年齡層。這段期間,孩子不僅外表快速成長,內在也正經歷劇烈的生理與心理變化,這些變化往往成為叛逆行為的根源,若希望孩子在這段轉變期能有穩定的支持與陪伴,也可以參考TutorABC Teens,透過專業老師協助溝通與引導,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找到自己的節奏。
叛逆行為其實是孩子邁向成熟、學會獨立的一種正常發展現象。但若叛逆行為過於激烈、持續時間過長或影響到日常生活,可能就需要更多關注。
如出現上述情況,建議及早尋求專業協助,如學校輔導老師、心理師或親職教育專家,及時引導孩子重回正軌。在叛逆期中,正確的溝通方式與情緒管理技巧對親子關係的維持至關重要。家長不僅要理解孩子的改變,更需要調整心態,用尊重、耐心與彈性來陪伴他們度過這段轉變期。
若孩子在這個階段因情緒或壓力影響了學習成效,TutorABC Teens提供量身打造的英語課程與正向學習環境,透過專業外師與互動式教學,讓孩子在被理解與支持的氛圍中,重新找回對學習的信心與熱情。陪伴孩子快樂學習,從理解叛逆開始。
叛逆期的孩子容易與父母產生衝突,常見的挑戰包括:
採用「非暴力溝通」技巧,透過開放式提問引導對話,例如:「你這樣做有什麼原因?」取代直接責備。讓孩子願意表達想法,而不是一味說「不准!」。或是許多家長會對孩子的行為產生懷疑,像是:「你怎麼這麼晚回來?是不是去做壞事?」但過度懷疑只會讓孩子覺得「爸媽不信任我」,最後選擇不再分享自己的事情。
建議做法:
有些家長看到孩子沉迷打遊戲、追星,第一反應就是:「這些東西有什麼用?」、「玩這麼多遊戲要幹嘛?」,但這樣只會讓孩子更防備,甚至變本加厲。有些父母會不斷批評孩子的喜好,或因為孩子什麼事情沒做好,就遷怒這些興趣,這樣做反而讓孩子防禦心更高,建議父母要心平氣和說話,孩子才會張開耳朵聽話。
建議做法:
有些父母怕孩子被帶壞,就嚴格管控他的交友圈,但孩子很討厭父母不分是非批評他的朋友。所以要提醒孩子的社交,大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情緒跟語氣,以免傷害親子關係。
建議做法:避免強硬干涉交友情況,多從觀察與陪伴下手,透過「非批評」的方式提醒孩子留意交友品質。
青春期小孩的心智成熟度與大人很接近,所以進入小大人階段,他們不喜歡大人管得太緊,希望按自己的步調走,這時如果父母還是用禁止、命令,或是「立刻、馬上」這種缺乏彈性的溝通方法,孩子會越愛唱反調!
建議做法:運用「陪伴式教育」,不急著評論或指導,先理解孩子的需求,例如:「我理解你這麼做的原因,你可以跟我說更多嗎?」讓孩子感受到尊重。
青春期孩子的防衛心很強,不想透漏太多秘密給父母,就會懷疑青春期孩子神神秘秘的,是不是都在做壞事,這種質疑會讓孩子覺得不被信任與尊重,之後孩子有話就不跟爸媽說了。
建議做法:尊重隱私、放寬監控,避免強迫對話。可在放鬆時(如共餐、大餐後)自然開啟話題。不要隨意查看孩子的包裹、成績單或訊息,進孩子房門時記得敲門,青春期孩子會非常在意隱私與自主感。
建議做法:幫助孩子建立內在動機,提供「選擇權」,例如:「你想先做數學還是英語?」讓孩子感受到自主權,提升責任感。
當孩子情緒激動時,最忌諱跟他硬碰硬對嗆。你一句、他一句,反而只會讓爭吵升級!避免負面情緒對抗,嘗試冷靜溝通,例如:「我知道你有自己的想法,但我們可以一起找個大家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嗎?」
建議做法:
青春期是建立自我認同的關鍵時期,同儕的回應與互動會影響他們的自我價值感,社群媒體成為與朋友保持聯繫、獲得認同的重要平台。透過貼文、限時動態、留言等方式,青少年能展現個性與興趣,也在其中逐步摸索自我形象與價值觀,也讓他們暫時逃離課業與人際壓力。
另外,父母也不要一直去追蹤孩子的社群動態,加孩子的FB、IG,甚至留言評論,讓孩子無時無刻都感受到監視,其實青春期孩子更需要有它自己的社交圈。
建議做法:
制定「數位公約」,例如「用手機前先完成功課」,並安排親子活動,如共同運動、烘焙等,增加親子互動時間。
其實孩子雖然還在上學,但也有屬於自己的壓力來源,像是課業負擔、同儕關係、自我認同等等。年紀小不代表生活就輕鬆,回想我們自己學生時代,也曾有過許多說不出口的煩惱。
當家長總用「我以前怎樣怎樣」來比較,孩子會覺得不被理解,只會更抗拒。說教不是唯一的溝通方式,反而試著少一點指導、多一點傾聽與陪伴,讓孩子感受到尊重與支持,往往更能激發他們的成熟與自律。
建議做法:
孩子有時會用「激怒大人」的方式表達內心的不滿或無助,因為他不知道如何直接說出感受,只能用行為來反抗。如果在公共場合失控,父母若當眾責罵,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也讓情緒進一步升溫,關係更緊張。
比起立即糾正,更有效的做法是先冷靜帶開現場,等雙方情緒穩定後再進行溝通。這不代表縱容,而是透過尊重與界線的拿捏,教孩子學會處理情緒,也讓他知道:錯事可以改,但愛與理解始終都在。
建議做法:
預先約定好「公共場合的行為規則」,例如:「等一下去餐廳,上菜後不能滑手機喔,我們有什麼事可以回家再說。」
出現問題時,先冷靜帶離現場,若孩子鬧情緒私下談,避免引起更多注目與對,也保護孩子的自尊。事後也可以討論、幫助孩子理解情緒,例如:「你昨天是不是很生氣?下次我們可以怎麼做比較好?」幫孩子練習情緒表達與反省,建立自我調節能力。
與叛逆期孩子溝通時,家長應採取耐心與理解的態度,避免衝突並建立信任關係。以下是幾個有效的溝通策略:
家長應調整心態,理解孩子正在發展獨立人格,並採取以下教育方式:
除了溝通與教育方式的調整,家長也可以為孩子尋找適合的學習資源,讓他們在快樂的環境中成長。TutorABC Teens提供專業的英語學習平台,結合108課綱,透過互動式課程讓孩子愛上學習,不僅提升學業成績,也增強國際競爭力。
面對叛逆期的挑戰,理解與支持是關鍵,透過適當的溝通與學習方式,讓孩子健康成長,與家長建立更好的親子關係!
姓名
國碼
手機